淺析服裝行業的“饑餓營銷”
買車要交定金,買房要先登記,甚至買部iphone都要排長龍,“限量版”、“秒殺”等現象更是常有。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為什么還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呢?
這可能是“饑餓營銷”所致。
現在消費者面對著比以往更多的選擇,幾乎已經到了沒活動不上街、沒優惠不購物的地步。商家的毛利率只有5%~20%,但營銷費用卻高達15%~25%。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引誘消費者把錢掏出來變成了關鍵。
服裝行業也有很多商家選擇使用“饑餓營銷”,用稍具口碑的經典系列打出“限量低價”來吸引顧客。
但不能把饑餓營銷簡單理解為“量少低價”,信用的品牌、質精的產品、靈活的營銷才是關鍵。
首先,你需要找到產品中包含的“稀缺性”——這是運行饑餓營銷的先決條件。服飾的原料產地、設計理念、縫制工藝、功能價值等等都可能成立。
其次要盡可能地突顯服飾的附加價值,即它們能滿足消費者基本需求的功能之外的價值。例如勞斯萊斯的購買就是身份的象征——你需要提前申請,經過生產商對你的身份、資產等多方面審核通過后,才有可能買到;如果你想買黑色,縱使你有億萬身家,只要不是政府首腦級要員,也同樣沒有購買的資格。
區別于現下同質化設計的服裝產品也是一種方法。比如日本商家為了促銷常使用“限定販殼”,就是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限量發售某件產品。
其次,線上線下的宣傳造勢必須跟上。服裝上柜前,制造賣點,適當提供信息,吊足消費者胃口。上市后,利用社交媒體實時傳播搶購情況,烘托供不應求氣氛,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利益引導和促銷宣傳了,比如價格優惠,或是額外贈送贈品。
最后,制作出供不應求的表像,讓大家瘋狂搶購?,F實中,公布出來的數字和實際銷量有可能大相徑庭。
但因為等待時間變長、購買難度變大,消費者對于商品的期望值也自然有所提高,如果等待時間或價格超過了消費者的承受范圍,消費者就會另尋他處。即使有幸購買成功,也會因為與期望不符而對該品牌產生極大反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