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童裝標簽玩起“障眼法” 新標一貼B類秒變A類
對于媽媽來說,寶寶的衣食住行都是頭等大事,一點不能馬虎。不過近期多地曝出兒童服裝抽檢不合格的消息,人們熟知的優衣庫、H&M等品牌也登上“黑榜”。昨天有消費者向記者爆料,她在蘇州某H&M 門店購買的一款嬰兒包屁衣原先的B類標簽被新貼的A類標簽覆蓋,懷疑門店有“弄虛作假”的嫌疑。

換個標簽就升級“障眼法”讓人傻傻分不清
記者根據鐵絲提供的圖片,在位于觀前街的H&M店里,找到了這款白色包屁衣,規格為66/44,售價為129元,標簽上執行標準信息寫的是A類嬰幼兒用品。但通過仔細觀看記者發現,這張標簽是后來貼上去的,底下覆蓋的標簽上顯示執行標準是B類”。無獨有偶,在園區圓融星座的H&M店,記者發現一款在售的碎花背帶裙存在同樣的問題。

同樣的一款產品,換個標簽,搖身一變就從“B類”變成“A類”,H&M的這一“障眼法”讓人摸不著頭腦。爆料的消費者氣憤地對記者表示,其實自己不太清楚這兩類區別在哪里,只是門店的這種做法有點“弄虛作假”的嫌疑。
調查發現,H&M童裝標簽還存在別的問題。在觀前的H&M店,記者注意到,許多同款同色甚至是面料都一樣的衣服,100或小于100厘米(身高)的標簽上標注著“A類嬰幼兒用品”,但大于100厘米的卻變成了“B類”。
小寶寶衣服必須是A類近半消費者并不了解
服裝類產品A類和B類的區別究竟在哪里?早在2012年,修改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就被全面強制實施。按照國標,服裝分為A、B、C三類,一般我們穿的衣服都是B 類,只有不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才是C 類,但3周歲以下、身高在100厘米以下的嬰幼兒的衣服必須是A類。
根據規定,嬰幼兒服裝必須標注上“嬰幼兒用品”“A類”等字樣,同時還要標清產品規格。否則產品將被實行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而實際上,不少媽媽卻對這一標準并不了解。參與記者調查的247位消費者中近半“對嬰幼兒服裝的國標根本不了解,也沒有聽說過”。市民孫女士告訴記者,“我也算是一個細心的人,給孩子買衣服都會看看材質、成分,但是不是A類還真沒注意過。”回去翻出了不少兒子的衣服,她發現不少衣服的標簽信息都不全面,沒有標注“嬰幼兒用品”,也看不出是否為“A類”。
材質款式固然重要留意標簽很有必要
那么在生活中,媽媽們給寶寶選購衣服主要會考慮哪些因素呢?記者微信調查發現,大部分消費者會選擇在品牌專賣店、網上和實體小店給寶寶買衣服,有超過95%的消費者購買嬰幼兒服裝時更看中的是衣服的材質,其次是款式。消費者“笑臉”稱,她給孩子買衣服大都在品牌專賣店購買,偶爾也會在超市大賣場或實體小店購買,但從來沒有注意過標簽。
記者告訴大家,在選購嬰幼兒服裝時一定要先看吊牌標簽,如果標注都不規范,那么初步判定就不能選購。其次,如果一些紡織品有特殊氣味,如霉味、汽油味等,這表明紡織品上有過量的化學藥劑殘留。另外,大家買回新衣服,特別是直接接觸皮膚的,不管價格高低,都最好先洗后穿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