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審美
張淼和丈夫那磊經營的復古店DDR Vintage其實主營業務是獨立設計師的舊時裝,維多利亞時代的貨品在他們遠赴各國搜羅的舊物中占比很小。除了一些真正懂行的收藏者,維多利亞時代的衣物因為已經和現代審美相去甚遠,也并沒有那么好賣。不過他們還是決定,以維多利亞之名做一個小展。
“聽到維多利亞,就覺得挺有意思的吧。” 一個專程去胡同里看展的女生說,她還帶了她的朋友,兩人不時向DDR Vintage的主理人張淼發問,“這個包是什么做的?這個戒指呢?”



人們都感受得到,維多利亞這四個神秘又遙遠的字具有怎樣的號召力。卡生想,這大概是因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既具備現代女性的某些特征,同時也是與上一個時代的承前啟后,如果我們要講述服裝歷史,必須從維多利亞時期開始。它是時尚的一個開端。”
說它是開端,其實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服裝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有關。張淼介紹道:“ 這個時期的服飾,比較重工,比較接近高級定制的感覺,像這種衣服只有貴族在一定場合會穿,會直接告訴工匠我想要什么面料什么型。” 這聽起來就像是Chanel、Dior等高定時裝屋的雛形。
另外,無論是女人們追求的極致腰臀比還是蕾絲勾成的花邊裙裾,在今天依然是時裝設計師最常用到的元素。你也幾乎一眼就能認出這個時代繁復的設計風格,或是某種特質,從文學到建筑,都是獨屬于維多利亞時代的。在這些外象之下,蘊藏著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哥特風格、印象派等各種門派的熱鬧,而這般各類風格一股腦地復興,恰恰也是社會個層面極端繁榮的結果。


1837年到1901年間,即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數十年間,大英帝國的領土達到了3600萬平方公里,經濟占全球70%,1832年通過的改革法案更是標志了一個理性時代的來臨。這個時期的英國還經歷了工業革命和長時間的和平及繁榮,可以說,維多利亞時代有些類似中國的唐代,是英國鞏固自我地位又開拓文明疆土的盛世。
物質富足時期的人們總是格外講究的。在推崇道德修養的文明環境下,英國人的生活方式逐漸變得極度追究細節。中上階層對飲食格外講究,他們已經認得了航海時代從東方運回國的香料,并學會用其烹飪。歷史上最早的烹飪學校誕生于私,小甜點開始流行,為了配合飲食,貴族們還養成了喝下午茶的習慣。
也許正是依賴于茶文化的流行,茶話會也漸漸成為了最常見的社交形式,淑女和紳士因因一杯茶結緣,禮儀文化也由此而加強。而禮儀又決定了服飾設計的細節。
這個時期的女性多如維多利亞女王的畫像中人一般,大多穿著由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蓬蓬裙、立領、高腰、公主袖等元素組成的服裝,簡單來說,就是一看就是小公舉。
雖然這些繁復的設計并不有利于人們生活,而在這些并不實用的“復古造型”背后,則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了盛世之間人民的精神狀態:對品味和階級極端看重。為了彰顯地位,工匠們會把紐扣用真絲或綢緞包裹起來,來顯示自己的絕佳技巧,這不單單是一個美學命題,也是一個社會命題,越華麗越高貴、越費工越有錢。


但和我國的大唐盛世最不同的一點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女人可不能袒胸露乳,他們擁有了極其保守的性觀念。所以維多利亞時代的女人要穿高高的立領,把纖細的脖子擋起來,而唐代的衣服則十分性感。
此番區別可能和東西方不同的哲學有關。在文化豐盛的時期,中國古人更加尊重性如同尊重自然,食色性也,性和性別都被賦予智慧和法的和合,尤其是在藏傳密宗里,這意在調心修行。而在英國,文明則是理性的,它因更強調婚姻制度和法律的概念,而將性與享樂主義的美感分割開來。
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所建造的教堂數目超過了以往整個國家建造數量之和。牧師們隨處布道、政客們公開演說、報紙鋪天蓋地地宣揚“婚姻”的神圣和貞操的重要。
但可笑的是,文明本質上是一個自我壓制的過程,壓制得越多,反抗也越明顯。妓院在這個時期開了不少,色情藝術反而繁盛起來,英國這時是世界藝術史上公認的”面具社會”。發生在19世紀歐洲的道德渙散影響了英國人,他們終于迎來了一場壓抑的肅清運動。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后半期,社會用極端的道德束縛捆綁人們,令他們時刻注意儀態,正派的女性被視作一定是缺少性欲的,你幾乎很難在維多利亞時代之外看到如此矯揉造作的手勢,你會納悶一位看歌劇的女性為何非要用鵝毛扇子擋住自己只持續了一秒鐘的表情。
英國的紳士和淑女也絕不會有話直說。這讓人想起唐頓莊園里的一席話,莊園主人形容一個人內心脆弱,說的是”他像中國的瓷器一般“,這是多么可笑卻又美妙的話術。
英國人不斷告誡自己,正是因為衣料層層的包裹,神秘比裸露更值得期待。但也正因為如此,性感用一種扭曲的方式得以宣泄,比如,女人們雖然擋住了脖子,卻用束腰把腰勒得很細很細,這樣才顯得胸大和臀翹。這種收腹衣雖然在十七世紀已經開始流行,但到了維多利亞時代,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女仆車夫,人們都熱愛束腰,為了達到完美的腰臀比,有人甚至不惜掏出兩根肋骨。還有維多利亞時期很有標志性的羊腿袖,會在手腕處一截忽然收緊,以突顯女性的身體特征。




圖片分別為粉餅盒、望遠鏡,銀幣做成的手鏈、戒指和零錢袋
除了衣服,首飾也表現出獨特的風格。據張淼介紹,維多利亞時代的戒指有很多都是三顆寶石鑲嵌,中間的寶石最大,兩邊略小,從左到右依次象征著“過去、現在、未來”,這依然是一種強烈的宗教觀。而女人們出行喜歡帶著小包包,里面只用裝一支口紅和一個粉餅,并不會考慮容量,對了,她們還喜歡把自己的側影雕刻在貝殼上,送給中意的男子聊表心意。
可惜的是,這些極具辨識度的服飾流傳至今,已不多得。張淼說,她收藏的10件衣服已經十分脆弱,不建議經常穿著,可以收藏或出席活動時再拿出來穿。
而在維多利亞時代,歐洲他國和美國也受到了大英帝國繁榮文化傳播的影響,加上后來歐洲移民潮的出現,也使得具有此風格的物件流傳到了世界各地,真貨和仿古制品隨之充斥市場。
不過真假還是能夠辨別的,比如就經典的貝雕人像來說,近代的仿品是刻好了貼上飾品的,邊角更為圓潤,一看就知道是機器切割,而真正的古品是人像和貝殼渾然天成的。另外,真正的維多利亞時代物件也不會太流傳于普通的復古市集,多搜藏在歐美當地的古董店鋪中。

“英國的金器最容易鑒別,它們會有打標。比如這只指環,有5個標,需要拿放大鏡去看。上面寫著也許是倫敦也許是伯明翰制造,還會寫生產者是誰,以及磚石、寶石的名字。” 張淼說。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不難看出英國人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懷念。2013年,適逢倫敦地鐵建成150年紀念日,倫敦人就集體穿上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開啟了一段地鐵之旅,倫敦地鐵公司還特意把慶祝活動安排在了星期天,這樣就能有更多市民加入。那一天,人們興奮地把帽子伸出車窗外,就和一個世紀前工業革命成功的“日不落帝國”一樣雀躍。
這不難理解,這個還保留著君主的國家也許還是有些懷念過去,懷念那個拿腔拿調的盛世時光,懷念把高貴推到極致的繁文縟節,懷念文明擴張的黃金時代。而至于中國人為何也對維多利亞文化感興趣,興許是英國人尚存的幾抹君主精神,也藏在歷經幾千年王朝更迭的中國人的骨子里,也興許是鴉片戰爭的苦痛回憶太深刻,所以我們才對此格外介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