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主義分析研究丨?時裝界的一把利劍
在時裝界,“解構主義”一詞變得較從前更常見。解構主義,顧名思義,有著“分解與構成結構”的意思,解構主義一詞是與結構主義相對的,可認為是對結構的破壞與重組。下面,由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帶你了解一下時尚界的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從何而來
解構主義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法國哲學家 Jacques Derrid。他最初將解構主義用于文本分析,認為看似規整的文本結構實際上并沒有一個穩固的中心,也不存在一個終極不變的意義。和結構最緊密相關的建筑業最先擁抱了這個概念,年輕設計師們做出了諸如露出磚頭和電線的建筑,同時打破了上下、左右和里外。
解構主義的設計在日本盛行
時裝界“解構主義”的代表三宅一生以其“無結構”設計著名,采用直線式、無省道、五分割線的裁剪,比如他 70 年代推出的“一塊布”的作品,好似直接把一條毯子披在身上,毫無時尚界長期以來的貼身結構可言。
日本版《Vogue》創意總監安娜-戴洛-羅素(Anna Dello Russo)
渡邊純彌Junya Watanabe、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都曾作為她的時裝周街拍戰 ,強調解構主義的日系品牌為時裝周增添更多鬼魅風味。
有些人認為,解構服裝是日本帶來的,只有日本式的解構才是解構。但我認為,歐洲七十年代的反時裝運動造就了不同于日本的西方早期解構風格。隨后,他們彼此影響,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說的解構風格。
解構主義顯然已經席卷全球。當這種不講究線條,不符合常規的風格不斷被認知,還吸引了眾多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品牌過分追求出其不意的效果,牽強解構的現象也開始出現。
2015 秋冬系列的 RickOwens 就引起了爭議,這個小眾獨立式品牌一直被貼著“黑暗,不拘一格,搏出位”的標簽,但遛鳥話題和金箔的未來戰士面罩快要讓人忘了品牌的本質。
還有之前推送過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業內習慣稱他為“解構怪才、解構主義大師。馬丁·馬吉拉 一向以解構及重組衣服的技術而聞名,他銳利的目光能看穿衣服的構造及布料的特性,如把長袍解構幷改造成短外套、以大量抓破了的舊襪子造成一件毛衣。
結構主義大師喬治·阿瑪尼 09 春夏系列,利用墊肩塑造完美肩型,收腰設計突出腰臀曲線,被 Vogue 評價為:“特別注重從身體的立體角度去設計,如同給一座建筑物進行包裝一樣。”
現今的解構并不僅僅是破壞,更重要的是重組與構成,服裝語言的純熟,解構技法的多樣,使得服裝結構更加具有可捉摸性。
一件結構被打破已經失衡的衣服,不能算是解構服裝,而通過設計師的巧妙手法做出新的結構,新的整體性才算是解構服裝。
解構主義成為一個重要的時裝分支,一度還有占據主流的架勢。看膩了各種中規中矩的時裝,解構主義更像是拯救時尚圈審美的一把利劍,我們需要它時不時的提醒我們,美有很多種。現在,雖然越來越多的很多品牌在設計中加入了解構理念,但是這只存在于局部,或者只在細節處體現。
解構服裝有這些特征:
1、解構服裝用傾斜倒轉、彎曲波浪等表現手法。
2、巧妙改變或者轉移原有的結構。
3、力求避免常見、完整、對稱的結構。
現在是人們窮盡表現自我的時代,服裝的精神性比起以往任何時代都要更加自由。這些看上去夸張奇怪的衣服并不是在反抗某類服裝定義,是以不激進但是熱情的方式探索一條服裝的新的道路。其實,我們甚至可以自行完成一場關于服裝的解構,過程很簡單,把你的針織開衫倒過來穿吧,領部朝下,試試看,每個人效果都會不一樣,這是真正的解構主義精神在閃閃發亮。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