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媽咪將闖關IPO是如何前行的?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孕嬰童產業一直以來都是朝陽產業。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嬰兒潮的來臨、80、90后媽媽群體的增加以及國內消費水平的上升,孕嬰童市場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
作為孕嬰童行業的代表十月媽咪近日并不消停。5月25日,十月媽咪在證監會官網披露招股書闖關IPO。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此次是十月媽咪時隔一年之后再次沖刺上市,一時間關于十月媽咪的各方聲音蜂擁而至,凈利低于IPO警戒線、抽檢不達標、渠道擴張吃力等一一暴露,引發外界對其IPO能否成功的關注。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家公司走過了怎么樣的歷程?

前身為有喜實業 從“孕婦裝”出發
十月媽咪前身為2009年成立的有喜實業,當時它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以防輻射服為代表的孕婦裝,自成立時便拉開孕婦裝品牌之戰。
十月媽咪旗下擁有“十月媽咪”、“有喜”、“P.B.”三大品牌。“有喜”以青春孕媽的品牌個性區隔于“十月媽咪”的“個性辣媽”;2011年9月開始代理的意大利孕裝品牌“Pietro Brunelli”占領孕婦裝領域的頂級高端市場;另外十月媽咪還推出“孕婦級護膚品”海洋女神系列和包括媽咪包、新生兒服裝等產品。據了解,十月媽咪主要產品包括孕婦服裝、孕婦用化妝品、孕嬰相關用品和服務。隨著發展,十月媽咪品牌定位也從早期“做一個孕味十足的女人”演變成做一個“時尚辣媽”,專注于孕產用品。
數據顯示,2016年十月媽咪的營收為3.40億元,同比增長25.51%;凈利潤為2402.54萬元,同比增長92.93%。從數據來看,十月媽咪的成績還是有起色的。

線上線下兩大渠道前行
十月媽咪主要以線下和線上兩大渠道為主。線下部分采用了以直營銷售為主、加盟銷售為補充的模式;線上部分分為直營銷售模式(包括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如淘寶、京東、唯品會等,以及通過自建平臺“十月媽咪網上商城”銷售)和加盟銷售模式(線上加盟模式)。十月媽咪的線下、線上銷售情況如下:

另從招股書了解到,十月媽咪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實現售收入13770.53萬元、13420.60萬元和17047.75萬元,分別占當年售收入總額的50.29%、49.53%和50.13%,其中直營模式收入12178.17萬元、11986.66萬元和15869.32萬元,通過線上第三方電商平臺售已成為公司主要售模式之一。
線上線下同時發展帶來的問題就是:若其無法平衡好線上、線下渠道的營銷力度、產品品類,定價策略,可能會對公司整體銷售業績和經營前景造成不利影響。
明星代言+廣告效應
在品牌推廣方面,十月媽咪一直以來聘請臺灣藝人徐熙娣(小S)做品牌形象代言人,她率真、時尚辣媽形象與十月媽咪的品牌定位吻合,并且深入人心。十月媽咪采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異業合作方式整合跨界資源等措施進行廣告宣傳。但我們應注意到的是品牌的成長,并不僅在于知名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品牌核心價值的塑造與強化。
面臨挑戰 須有憂患意識
從市場格局看,十月媽咪所處的孕婦服裝市場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所處的孕婦專用化妝品市場尚出導入期,行業格局未真正形成,競爭日趨激烈。因此十月媽咪需時刻捕捉來自市場的動向,以便應對。
從競爭對手來看,十月媽咪除面對國內品牌如樂友孕嬰童、快樂屋、惠葆等的競爭外,還有來自國際品牌的競爭如Mothercare、DEST、Palmer’s等。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則,稍有疏忽就會被趕超甚至淘汰。
從自身業務來看,十月媽咪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占主營業務超過90%的孕婦服裝收入太過依賴孕媽群體的數量,導致市場需求起伏,業績波動太大。而發展的副線品牌貢獻不大。因此十月媽咪要及時平衡好這些業務也是至關重要的。
十月媽咪能否邁過IPO這個坎,從目前來看仍是未知數。現如今,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要在孕嬰童行業自足,產品的質量依然是重中之中。無論是十月媽咪還是其他品牌企業在這方面的努力是持續的,這樣才能站穩腳跟,爭奪市場份額。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