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的服飾變遷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祖國各地,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變化,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服裝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衣服的變遷,折射出時代的變革。服裝不單單是模特們“T臺走秀”,生活化的服裝已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老百姓的穿著,從中山裝到唐裝,到國際化知名品牌。從過去紅、黃、藍單一顏色到現在的絢麗多彩,款式各異,時尚多樣化。從以前的織毛衣到現在的買羊毛衫。從原來防寒實用型到追求潮流,時尚的職業裝、休閑裝,不同檔次,不同類型。服裝的變遷,折射出時代的變革,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逐步轉變,審美意識也隨著外來文化而改變,時尚,生活化的服裝已經進入到我們普通百姓生活中。衣服的時尚,正像海上的帆船,駛向無邊無際的大海,繼續前進。“衣、食、住、行、樂”系列報道,以此窺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變化。
“1996年,我們家做了一個家族照片展,如今我仍把它們好好的保存著,一直舍不得扔掉。”昨日,黔城圓月影樓老板陳世周翻著100多輻老照片感概的說。
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不愛紅裝愛武裝
1949年新中國成立,解放區的健康風尚與服裝款式色調也隨著大軍南下西進而傳遍全國,旗袍靚麗輝煌的地位被干部裝所取而代之。人們對衣著時尚美的追求化為對革命工作的狂熱,這一時期,列寧裝便開始流行。
上世紀60年代“文革”時期,軍便服大行其道,黃軍裝,黃軍帽,紅袖章,黃挎包成了“時裝”,不愛紅裝愛武裝被女性視為理想追求,許多狂熱的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擁有一套綠軍裝。
由于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供應。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而那時的人們似乎并沒有精力去在乎穿著,而只在乎建設、革命、熱情和理想。“文革”暴發后,軍便服開始大行其道,黃軍裝,黃軍帽,紅袖章,黃挎包成了“時裝”,那時,無論大人小孩,幾乎人人都有一套紅衛兵裝。許多狂熱的青年將擁有一套綠軍裝作為自己最大的追求。
“我把我們一家年收入情況做了一個統計,1950年時,我家5口人,人均住房面積10平方米,人均現金收入僅27.2元人民幣,我們那時穿的服裝都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的軍便服。”陳拾周說。
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江青服” “健美褲”
上世紀70年代正處于“文革”時期,這一時期,服裝的等級意識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階級意識。在原有的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思想風尚中,又增添了濃烈的革命化、軍事化色彩。因此,這一時期的著裝繼續延續著60年代末期的一些特點,艱苦樸素仍是當時的主流。
“上世紀70年代,我出生在黔江農村,對衣服最早的記憶,則是清一色的黃、藍、黑,色調單一暗淡。那個年代,在我印象中,我們那個地方幾乎沒有賣衣服的。我們的衣服都是媽媽到街上扯布來做,每個家庭,幾乎都是老大穿過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過的老三穿,一直這樣傳下去。1976年,我家增長到9口人,人均住房面積縮小到7.7平方米,人均年收入增長到55.5元。從照片上也能看出,那時候我們家的衣服是補了又補。”陳拾周告訴記者。
“江青服”是那個特殊時期的特定服裝,而“的確良”則是文革時期極少數可以被稱為“料子”的化纖紡織品,主要用于制作襯衫。在70年代后期,流行“喇叭褲”,而“喇叭褲”其實當時已在世界上流行了10年,正值尾聲時,卻為中國服飾注入了新鮮空氣。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成五顏六色。到了80年代中后期,市場機制臻于成熟,這時候女性服飾開始向時裝化變化,在浪漫嬌美的基礎上,加上成熟的設計風格,造型和裝飾突出藝術性和時代風貌,通常采用輕薄和半透明的絲綢等材料,充分顯示人們享受時裝美的生活情趣。
“健美褲”也從此開始流行了起來。“健美褲”一般以黑色為主,其基本特點:貼身,高彈力,透風。當時在整個黔城大街小巷,幾乎都能看到穿健美褲的女孩的身影。
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時尚 個性 品位
講究品位,突出個性的風尚將服飾帶入了90年代。女子服飾宛如都市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展示出都市的無窮魅力。“時裝漸欲迷人眼”,風情萬種的女裝,將女性的柔媚表現得淋漓盡致。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民間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
從90年代中期開始,一股崇尚日韓明星的風潮從臺灣吹到了內地。他們出門玩滑板,穿HIP-HOP的衣裳,扎著花里胡哨的頭巾。隨后,這種穿著打扮很快席卷中國,這股潮流后來人們叫“韓流”。
21世紀的最初幾年,中國人對服裝訴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個性,最好是獨一無二。服裝的主要作用早已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種個性魅力的體現。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也開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體現,唐裝走俏全球、旗袍熱遍世界,中國服裝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和商業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如今已經是21世紀了,我們一家已經增長到了37人,我估略算了一下,我們一家年收入已達1000萬元,日子好了,穿衣也講求品牌了。”陳拾周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