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長春“甩貨幫”火爆的背后
核心提示:對于甩貨現象,行業權威人士陳思認為,甩貨幫的營銷方式確實能為他們帶來收益,但并非主流經營風向標。時間久了,往往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對于甩貨現象,行業權威人士陳思認為,甩貨幫的營銷方式確實能為他們帶來收益,但并非主流經營風向標。時間久了,往往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他認為,其他投資者不要跟風借鑒效仿,做商業經營還是要注重打造長期品牌效應,短暫的成功與瞬間的財富并不代表它能成為行業的標桿,誠信經營用品牌鑄就價值才是經營之道。
對此,吉林省消費者協會副研究員宗守運表示,常以揮淚甩賣、清倉處理為噱頭經營的現象的確存在。對消費者而言,這種宣傳涉嫌虛假宣傳,一旦轉項經營倒閉,產品出現問題,將無法維權,消費者請謹記購物需貨比三家,并在購物之后索要發票以便維權。
跳樓價、賣血價、清倉甩賣、轉項經營、房租到期,服裝一件不留……逛街的人經常可以在一些專賣店門前看見這樣的促銷字樣。不過,按照常人的理解清倉通常意味倒閉或轉項,但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部分店面一直都在“清倉”,生意卻十分紅火,貨源也相當充足,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總有清不完的貨呢?
“他們看上去好像挺凄慘的,可這銀子一年真是不少賺啊。”近日,一位知情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些“甩貨”商家多數來自南方,賤賣服裝其實就是營銷上的一種手段,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清倉。他們在外人眼中被譽為服裝商家,業內人稱其為“甩貨幫”,干得好的,年賺百萬不成問題。那么,他們是靠什么賺錢的呢?近日,記者進行了多方走訪和探尋。
制造甩賣氣氛強調賠本清倉處理
“哎,我說老公,這都過完年了,這家服裝店怎么還在甩賣處理啊?在我印象中這個店促銷好像都有半年時間了,進去看看。”9日,長春某廣告公司職員胡雪麗和男友逛街時無意中看到了半年前自己逛過的服裝店,出于好奇的她拉著老公進入店中。屋內狼藉的氣氛一如從前,唯一感到不能理解的是店內的服裝不但沒有減少,款式樣式時尚入流的大量服飾卻掛的滿屋都是,服務員更是大聲地吆喝著“房租到期,全場服飾一律低價處理”。這讓胡雪麗有了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有此經歷的并非胡雪麗一人。今年35歲的劉丹稱得上是一名十足的掃街族,每到周末大大小小商場、百貨、專賣店、路邊的地攤全都不放過,遇上打折促銷、店慶讓利一類的活動,更是第一時間準時出擊。憑著長時間的購物經驗,她對個別商家的習慣性促銷有了一絲懷疑。
“每天都在清倉處理、跳樓價拋售,而且買貨都集中在幾類產品身上例如服裝、鞋帽,再大的店鋪兩個月也賣完了,可這些商家卻越賣越興奮,收錢的老板手里賺著大把的鈔票,不但沒有苦惱與憂愁的表情,相反臉上經常堆滿笑容。”她用懷疑的口氣對記者說,看店內服務員的敬業精神真是讓人覺得奇怪,一個即將倒閉或轉項經營的商家,大家工作的格外賣力,難道這背后有什么別的原因?
通過數日的調查走訪,記者得到了答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服裝業內人士坦言,因轉項經營或者受資金鏈困擾,經營不暢被迫清倉甩貨商家確實在現實商戰中存在。但在服裝等領域,長期促銷的商家并非源于上述原因,以促銷的名義賺錢才是真正的動機。甚至有不少專賣店的店員托人找關系一心向往到“甩貨店”工作,原因很簡單,工資多提成豐厚,每個月的平均收入要高于同類從業者1000-2000元。至于進貨,他們都有專業的倉庫,物流車天天來發貨,就算局外人也能想到,人家根本沒有解體散伙的意思,甩貨制造的只是荒涼的氣氛,相對而言的低價引來無數消費者“搶貨”,以量取勝營銷模式,讓不少商家品嘗到了甜頭,到頭來吃虧的是促銷力度較小的同類商家。
記者在長春商業集中區和服裝集散地走訪時發現,跳樓價、賣血價、清倉甩賣、轉項經營、房租到期為噱頭促銷經營的商家比比皆是,盡管銷售區域和價位略有差別,但地點的選擇、客流量等因素成重要考量標準,甩賣式標準狼藉場景也是典型的特色。
服裝反季賣 進貨價格低廉
即將倒閉或是轉項經營得商家為什么依然正常進貨?估計大都數人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種另類的經營方式根本就不符合常理,用業內人士的視角來看,簡直是經營上的大忌,這是“飛蛾撲火式”瘋狂經營模式,弄不好不但回籠不了有限的資金,很有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
通過業內的人士介紹,記者以新入行者的身份聯系上了一位長期定向為“甩貨幫”提供物流的服務的貨車司機劉曉東(化名),他的一席話揭開了問題背后的玄機。
“啥清倉甩賣,都是銷售的路子。東北的商業還是比較落后,南方這手法連小孩子都不相信了,我整天給賣服裝的配貨,與其它商家相比,這種以甩貨方式經營的商家上貨量遠遠大于其它經營者,最好的時候就是春秋換季期間,廉價的T恤都用掛車拉,要貨的都是這些商家,他們一年都不少賺,學生往往是最大的消費者。”
“賣個服裝再好能賺多少錢啊?進貨多的不都走物流嗎?這有什么稀奇的?”記者問。
“一看你做這行的時間就不長,多數店面為了長期信譽,都是小批量精品進貨,很少走物流,多數為外購自帶,交通工具以火車或客車托運為主。我都搞了8年運輸了,誰給我吃飯錢我心里還沒數。”說話間,劉曉東從貨車駕駛室內取出一個無皮日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送貨人的地址、姓名和聯系方式,基本都是經營甩貨的商家。
他對記者說,長春配貨的最多,九臺、雙陽也不少,你來之前還有要配貨的,看這樣明天又得出發了,不過還好,給這些“貨主”配貨,都在東三省內部完成,黑龍江和遼寧的批發市場基本就能滿足供貨需求了,個別時候也到溫州和南京,那里貨源相對便宜些,干這生意的都是外地人,賬算的一個比一個精。
馮桂銀從安徽來長春已經有5年時間了,這期間她一直在老鄉開的服裝店內工作,該店的經營模式也以甩貨經營為主,直到今年年初由于懷孕,才放棄了收入頗豐的工作在家待產。
用她的話講所謂的甩貨幫多數為外地人,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人居多。
“一分錢一分貨,哪有那么多便宜的服裝賣給你。”馮桂銀說,其實都是手段罷了,銷售有學問,其實上貨更有學問甩貨有技巧,專賣反季貨也是特色手段,理由簡單應季服裝進貨成本高而反季貨價格則要低得很。
馮桂銀舉例子說:“在冬季的東北地區,促銷售價38元、48元的T恤或男款襯衫,進價最多都不到10元,新貨到家的時候,標價都會象征性地高一些,基本都過百,由于季節的緣故很少有人過問,幾天過后價格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印象,我們就降價銷售,消費者圖便宜搶購就不足為奇了。”
她告訴記者,從事甩貨行業收入不容小覷,她的老板在遼寧省的沈陽、錦州、營口,吉林省的長春、松原、白城,黑龍江省的哈爾濱、雞西、鶴崗都有實體店。
“別看規模不大,每年總收入都有100多萬,這些還是除去租金、人員工資、納稅過后的收入。”
馮桂銀說,在別人眼里這就是個普通不過的零售業,可錢真的不少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