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訂單增多利潤反壓縮
一件生產成本4美元的衣服,南美洲或非洲采購商卻只愿意出價3.5美元,大客戶不來,小客戶出價太低,令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煩惱重重。表面上訂單增多,但利潤卻不斷下降,未來幾個月出口風險將加大。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侯文生告訴,廣交會第三期的歐美采購商來得較少,主要是中東、南部非洲以及非洲的客戶,現在意向的訂單挺多的,問題在于很難找到合適的工廠來生產。
“例如一件衣服,工廠給我們的報價是4美元,客戶卻只愿意出3.5美元,中間還存在10%左右的差價,這意味著我們外貿公司不但沒有錢賺還鐵定虧損,這樣的訂單肯定不接。”侯文生抱怨道,今年以來綜合成本增加了15%,采購商出價卻很低,這樣“賤價”的訂單沒有工廠愿意接,因缺工原因,目前許多工廠生產訂單都已排到7、8月份。
江蘇開元國際集團的一名業務經理也談道,他們所期待的歐美大客戶不來,而一些小客戶訂單他們不愿意接,雖然服裝訂單比去年同期增多,但匯率、成本、交貨期等出口風險也在加大。目前該企業服裝的凈利潤也就3%~5%,受廣交會上一些小企業削價競爭的影響,令訂單價格跟不上成本上漲的速度,利潤將會繼續下探。為規避匯率風險,大多盡量將交貨期往前趕,但目前制衣行業缺工嚴重,預計7~9月中國服裝[7.731.05%]出貨高峰期間將可能出現生產堵塞,一些企業會因無法如期交貨而面臨支付賠償金。
多家服裝出口企業都反映,歐美大客戶比預期來得少,令提價難度增加。本屆廣交會一期亞洲、美洲和大洋洲及非洲到會采購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歐洲和美國到會人數分別比上屆下降5.2%和4.94%,二期受冰島火山影響歐盟客戶更是下跌超過兩成。第三期歐美到會客戶依然不多。
企業認為這與歐美零售市場沒有明顯好轉有關。據德國統計局4日報告稱,該國3月零售銷售較2月下滑2.4%,此前預測為月比持平,這表明在就業市場不確定性較高的背景下,德國內需依然疲軟。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截至3日,紡織服裝館累計成交24.08億美元,比上屆廣交會增長11.7%。從市場結構看,歐美成交增長慢于整體水平。歐洲市場成交5.26億美元,比上屆增長6%;美國市場成交1.97億美元,比上屆增長3.1%;其他市場中,非洲增長最快,成交0.6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9%。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提到,勞動力、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企業的成本風險增大。目前國內人工成本是印度的2倍、越南的3倍,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正在喪失,而出口價格卻難以提升,企業生存艱難。加強研發設計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對外議價能力,成為許多企業應對危機的策略,但仍有一部分企業繼續以低價、低檔產品參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應引起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