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服飾市場潛力待挖掘
7月13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2009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稱,2009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6714億,占總人口的12.5%。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
專家指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工作狀態,都會對文化、經濟、科學意識等社會形態產生重大影響。他們在服裝上的需求,不論從外表的美觀方面或裁制的多樣化方面,都和年輕人一樣有著強勁的需求,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從目前的設計、生產環節到最后的營銷環節來看,這個巨大市場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
“我們的衣服真的很難買,商場里有些太貴不舍得買,而一些私人經營的小店里,適合老年人的也不多,而且我常常擔心面料不好。”家住北京慧新里社區的謝奶奶說,自己有時候會買布找裁縫定做,但是現在的手工費也越來越貴。
在北京的中友百貨、君太商場、華堂商場等大型商場,銷售的女裝還是以年輕女性和職業女性為主要對象,個別柜臺有適合老年人的服裝的,價錢也都在三四百元以上。一項關于銀發經濟的調查顯示,百貨商店中青年人服裝占70%以上,適合中老年的服裝所占比例不足10%。在商場里,專門經營老年服裝的商家少之又少,即使有,也被擠在犄角旮旯的地方。一些打著“中老年服裝”旗號的品牌,其實在版型設計上并沒有很好適應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比如褲子大多偏窄,甚至有低腰、低襠設計。
“現在,老年服裝市場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供需矛盾。”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社會保障與產業研究室主任麻鳳利告訴記者,現在絕大部分服裝生產廠家仍傳統地認為老年人穿衣好湊合,因此沒有人愿意下大力氣研究老年人的需求,能做成老年服裝品牌的就更少。紅豆集團宣傳部的卓之敏坦言,作為國內大的服裝品牌,他們還是更多地將目光投向了男裝和以中青年為主的女裝,很少關注到老年服裝。“據我了解,目前國內也沒有專門從事老年服裝設計的設計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陳永霞說。那么培養未來服裝產業生力軍的高校情況又如何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的一位老師向記者表示,該系沒有老師專門研究老年服裝這塊,也沒有相應的專門課程。
業內人士表示,老年服裝市場發展緩慢,一方面是老年人對面料、款式(特別是胸、腰、腹、臀是否合身)、顏色等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是老年人比較節儉,而近年來因為服裝原材料漲價幅度較大,企業的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很多商家也因此降低了對銀發經濟的關注度。
有數據顯示,未來幾年中老年服飾需求量將在10億套以上,市場規模將達1200億元左右。老年服裝市場潛力巨大。“要開發好這個市場,企業和相關機構要做好前期的市場調查,明確老年人對服裝的消費觀念和細節需求,同時要研發適合老年人生理特殊需求的面料。”麻鳳利建議,企業從研發到售后的全過程不妨吸納老年人到其中來。
相比國內,國外的老年服裝考慮得更貼心。除了服裝款式五花八門,在面料上也很講究,有的具備除菌排汗功能,有的含有竹碳纖維,有的具有很好的保溫作用。據麻鳳利介紹,日本的老年產業發展比較成熟,老年用品的接納程度高,生產企業也十分注重市場需求的調研。在日本,專為老人設計衣服的名牌廠家有幾十家,一些設計也頗費心思。比如說,上衣一般都是前面開扣,而不是套頭衫,為方便穿脫,外面看起來有扣子,里面則是可以反復粘貼的膠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