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上漲“驚醒”終端 中低品牌“被升級”
棉花價格自去年中旬以來一路上揚,就在業內人士猜測棉價何時會引發服裝價格跟進時,2010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見證了由棉花而起的這波漲價勢頭。在這屆展會上,眾多服裝企業老板直奔面料展會現場,“參展商”證件辦理處更是排起了百米“長龍”。2010年面料展會的人氣甚至有趕超CHIC展會的勢頭。而對原料價格走勢的討論則成為了展會的核心主題。
棉價還會漲多少?漲到什么時候?棉價上漲對服裝零售終端正在產生哪些影響?為此,本報記者連線了企業、專家以探詢究竟。
記者:從今年初的紡織服裝業市場形勢來看,由棉花價格快速上漲帶動的成本壓力已傳遞至紗、布、服裝生產等加工環節,在您看來,這波成本上漲壓力會否傳遞至服裝零售業?
吳鋼:今年的棉紗已經全面緊俏。棉紡織工業對原料的需求急劇增長的同時,供需關系卻明顯不平衡。去年同期有很多企業有庫存,今年反過來,棉紗供應出現缺口。服裝成本大幅上漲已經成定局。
但是相對上游產業而言,服裝行業的上漲幅度應該相對小,因為紡織行業包括上游的棉紡和下游服裝,中間還有面料、染整環節。棉價對各個環節的影響是層層遞減的,棉紗價格上漲幅度要低于棉價,而面料價格的上漲則要低于棉紗價格,同樣,作為最后一個環節的服裝價格自然低于面料價格。一個明顯的數字就是,棉花價格漲幅達到40%時,終端產品的漲幅在10%左右。
至于會不會影響零售價,就要看品牌的定位了。例如生產成本占銷售價格比例很小的高檔品牌,這些品牌的價格是按照目標人群的消費去定價的,生產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總體而言,原材料上漲一般消化在中間加工環節,且只占成衣成本5%左右。
李明輝:目前,美國棉花進口價格越來越高,一般的服裝企業承受不起。棉價大幅度上漲除了供需缺口外,還有眾多因素:一些棉花經營企業惜售;部分企業市場炒作都是棉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按市場價格完全可以順價銷售,但由于企業惜售,而造成資源緊張。這就形成紡織企業看著價格上漲急著購買棉花,而棉花經營企業看著棉花價格上漲惜售,不愿賣棉花,市場氣氛更加緊張,致使市場價格出現不合理。
有些服裝企業可能會通過加大化纖用量,壓縮中間環節的成本或者進口棉紗等方式來消化棉價上漲。目前,我們所經營的服裝品牌主要以棉為主,而面料價格至今整體上漲了20%,我們認為下半年開始,服裝整體價格會上漲15%。不過由于我們的品牌定位在一線城市,所以終端銷售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一些服裝企業降低棉的使用比例,提高纖維比例,又會帶動化纖價格的上漲。棉花的上漲最終反映到下游產品上來,一般需要4-6個月時間,這樣算來,對紡織行業下游企業的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全面爆發。
董曉梅:中國作為最大的產棉國、消費國、進口國,一向是市場炒作的對象。我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棉花到2010年4月中旬均價為16499元/噸,環比增長972元/噸,同比增長4063元/噸。國內棉價居高不下,其漲幅直逼國際棉價,我們紡織服裝產品擁有的成本優勢被極大削弱。出口大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出口量較小的企業受到的影響就更不用說了。
國家對紡織服裝類的出口退稅調整、匯率,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也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盡管棉花價格的上漲沒有和服裝原料漲價同步,但客觀上卻提高了下游紗、布價格。因此,出現了客戶爭相打款的情況。
記者:未來,這波發自原材料領域的上漲壓力會否持續,對服裝零售業而言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吳鋼:如果刨除高端品牌這塊,一般品牌,服裝價格上漲會伴隨通脹和人民幣升值而一直上漲,這一輪漲五年沒有問題。價格上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中低端品牌的大量升級,這一點今年的CHIC上已經有所表現。
董曉梅:據身邊的同行反映,月內所發運的紗、布都是客戶年前的訂單,本月所接的單子要一月后才有貨可發,部分企業的單子已排到了5月份。其實好多同行根本不敢接單,特別是長單、大單,因為棉價不斷上漲,怕接單后成本上升造成虧損,但一些客戶根本不打招呼就把貨款打到賬上來了,這是多年來難以見到的情況。
李明輝:眾所周知,棉花的生長受氣溫影響很大。全國主要的棉花產區都集中在河南和新疆,據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和全國公益性棉花科研專項組的3月調查顯示,今年全國植棉意向減少,面積比2009年同期下降3.5%,為7202萬畝。因此,這波上漲壓力將長期存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