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工人崛起
新生代工人的崛起,已經成為現階段企業用工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顏丹是光明集團由于招工不足,從淮安一所職業中學簽來的37個即將畢業學生中的一個。因為沒離開過家,父母不放心,19歲的她是37個學生中最后一個來報到的。她同宿舍5個同學中,已經有3個跑回老家了。雖然她說準備再堅持一下,不過也表示,“看她們回去,我也有一點想家。”
3個回家的女孩中,胡小云又返回了光明,因為“在家里很無聊”,而且只有在這里實習滿6個月,才會拿到畢業證。回來前,胡小云擔心車間主任會責備她,沒想到,主任不但沒批評,還馬上給她安排了新的崗位。不過即使如此,對于6個月以后的去留,胡小云還是表示,“到時候再看看”。
4點45分到5點15分,下午和晚班之間的休息只有半個小時,顏丹她們去吃飯,饅頭、泡面、餅干,食譜簡單得出奇,顏丹說,她們經常吃這些東西,“在外面肯定要節儉一點,覺得掙錢好不容易。”
這和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對80后、90后工人不能吃苦、對金錢沒概念的說法不同,“我覺得還好,我們留下的這一批,都挺能吃苦的。”顏丹說。
相比他們的前輩,這些80后、90后的工人,顯然也有著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標。
20歲的胡小云因為不滿家里的生意而出外闖蕩,她說家里根本不需要她掙錢養家,因此她出來工作也不是因為掙錢,她有自己的理想,“我不能一輩子靠父母,還有就是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她希望將來掙多了錢,可以回老家開一家服裝店。
談起理想,在學校學服裝設計的顏丹也說想自己當老板,“自己開一家服裝店,應該比這里輕松,沒那么累。大家的理想差不多,都是自己做老板。”
獨立的思想和對理想的憧憬,使一些年輕工人離開了工廠,不過使這些逐漸成為一線車間主力的80后、90后離開的,還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
事實上,新生代工人的崛起,已經成為現階段企業用工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他們對物質和精神方面都非常關注,直接挑戰了服裝企業原有的用工機制。
比如現在的80后和90后,對工作期望都有明確的想法。蘇州匯思人力資源搜集了長三角900個新生代農民工樣本。調查表明,目前這些拉著拉桿箱的年輕人,與當初扛著蛇皮袋進城的第一代農民工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職業期望、物質和精神享受的要求等方面都要明顯高于他們的父輩。
第一代農民工工作之余就待在住的地方,除了基本生活用品,其他方面的開銷非常少。新生代農民工則不同,他們認同城市里人們的消費習慣,希望融入城市。就像顏丹和她的同學,都更愿意把錢花在其他的地方——周末時一起去逛街,買衣服、鞋子。
來自人力資源市場的消息則是,新生代農民工換工作的原因更多元化,除了為漲薪外,也有難以忍受非人性化管理等精神方面的原因。人性化管理已經成為企業招工的另一“招牌”條件,尤其是對有工作經驗的外來務工者而言。
服裝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很多企業還在延續老辦法,通過壓縮人員成本,來提高產品利潤,有的企業雖然已經意識到人才問題,但是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留住人才,使得服裝行業一線工人流失非常嚴重。
而對于一些高級人才,問題則來自其他方面,甚至更為嚴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