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裝上市 國內品牌漲價國際二線下調價
在二線品牌卻拿出了一份明顯調低的價格單,幅度在5%-10%,個別單品的降價幅度達到30%。
原因很簡單,對于利潤空間原本就比較豐厚的國際品牌而言,棉花這類原材料價格的暴漲,可能還不及匯率差價來得大,不少國際二線品牌秋裝的訂貨季在上半年,正是歐元跌入“最低谷”期間,加上歐洲公司對經濟預期不樂觀等因素,直接導致今年不少國際二線女裝售價下調。
平均下調10%,個別單品調了30%
吳小姐是杭州大廈Max&Co.專柜的老客,因為從開柜就一直是店里的客人,所以她對專柜里的貨品價格相當熟悉。她前不久買了一批新款秋裝,刷卡的時候發現價格比去年又便宜了。“這種合成面料的連衣裙我以前也買過一件其他款式的,去年要3000多元,現在只要2000多元。”吳小姐說。
除了Max&Co.之外,See by chloe的單品價格也有所下調,Theory針織衫的價格也調低了5%左右……杭州大廈A座2樓前廳的女裝商場負責人陸鈮娜透露,有大約三成的進口品牌都不同程度調低了售價,而且幅度不小,平均下調幅度在10%-15%,個別品牌的單品甚至降幅達到了30%,其余的品牌雖未調低,但也卻沒出現價格上調的現象。
訂貨季碰上匯率“最低谷”
進口品牌的價格之所以沒有上漲反而下降,主要是因為秋冬貨品的訂貨季正好趕上歐元匯率的“最低谷”。
常去歐洲訂貨的買手們肯定還記憶猶新,因為去年年末奔赴歐洲訂貨的時候,歐元和人民幣的比值還在10以上,今年上半年,這一比值迅速下跌,最低在8.3左右,歐元匯率今年一度跌幅14%。
面對這樣的匯率差,普通旅歐客人大呼過癮,以前6000元的LV包包,匯率低谷時只要4000元,因為匯率下跌意味著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東西。而對品牌買手們而言,則就意味著在訂貨的時候,需要拿出的錢更少了。
比如,一家擁有多家歐洲品牌代理權的香港公司,上半年訂貨會付出的錢比往年要少一成。
國內品牌售價高過國際二線?
“每次新貨上來,我就很留心貨品單價。”陸鈮娜說,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國際一線大牌的價格雖然沒有下降,但國際二線品牌的價格卻一年比一年低,雖然是品牌定價策略上的考慮,但和歐洲公司對經濟預期不樂觀有很大關系,加上這次訂貨正好碰上匯率大跌之時,價格調低不需要更多理由。
在春夏裝、秋冬裝幾輪調價之后,陸鈮娜發現,國際二線品牌的價格已經和國內不少設計師品牌的售價相當,有的甚至更低。以牛仔褲為例,不少國際二線品牌的售價在1500元-2000元,而國內不少設計師品牌的售價也在這一價位,針織衫、大衣等品類,國內品牌和國際二線品牌的售價也相差不多。
從本月開始,杭州大廈A座2樓前廳的所有柜臺都上了秋裝,像Max&Co.、O’2nd、Patrizia Pepe等柜臺更全是新貨,Max&Co.柜臺的6000多元的大衣已經有客人下單買走了,Patrizia Pepe和Fly Girl柜臺的新貨則上到了羽絨服,眼尖的客人估計很快也會先下手為強。“國際品牌只能調貨沒法補貨,每一款的數量非常有限。”陸鈮娜說,秋裝上柜之后,銷售增幅很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