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絨大國卻非羊絨強國 培育民族品牌是關鍵
時下天氣轉冷,各種保暖御寒的產品也紛紛上市,被譽為“纖維鉆石”的羊絨制品也成為人們冬季御寒的又一選擇。
山羊絨是世界上名貴稀有的特種動物纖維,紡織工業的高檔原料,但是如此珍貴高檔、具有奢侈品性質的消費品卻可以在國內超市、大賣場甚至地攤上花幾十元隨便挑揀。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羊絨強國。提高設計、工藝水平,培育走出國門的羊絨制品品牌是當務之急。
原絨產量世界第一
我國的羊絨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早在150年前,我國羊絨就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20世紀70年代,雪蓮公司生產出我國第一件羊絨衫,宣告中國開始發展自己的羊絨工業。“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羊絨加工業主要還是以洗絨、分梳為主,90年代末以來深加工能力迅速增強。在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后,我國已形成了完整的羊絨產業體系,在世界羊絨產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畜產部主任田泓說。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原絨產量占世界原絨產量的75%以上;世界上超過90%的羊絨原料在我國完成初加工處理;我國羊絨及制品加工數量世界第一、生產能力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世界羊絨消費市場有3/4以上的商品是產自中國。
據了解,近10年來,世界原絨產量穩定在1.6萬噸左右,我國平均每年約生產原絨1.2萬噸,蒙古國產3000噸,俄羅斯、伊朗和中西亞國家產1500多噸。
國家羊絨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測實驗室主任田君表示,我國飼養絨山羊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產羊絨潔白細長,被人們譽為“纖維鉆石”。而國外的羊絨大多以青紫絨為主,細度、光澤普遍較差。因此,一直以來,中國羊絨始終是國際羊絨產業的基礎和依托。
產業價值未能凸顯
隨著國際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生產轉移,我國已成為全球增長幅度最快、最具潛力的羊絨消費市場。近幾年,我國人民消費水平的升級也為羊絨產業開辟了增長空間,許多羊絨大企業內銷業績已超過出口。“羊絨深加工產業不斷向我國境內轉移,我國羊絨出口結構已從原料為主快速向羊絨制品轉變,已完成羊絨原料大國向羊絨制品生產大國的轉變。”田泓說。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近千家規模不一的羊絨加工企業,年羊絨衫生產能力已經超過4000萬件,生產的羊絨制品從最初的普通針織羊絨衫,現在發展到從內衣到外衣,從針織到梭織,從服飾到家紡的全系列產品。
“但是行業內的產品質量發展狀況并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市場上不同品牌的產品質量差異較大,絕大多數知名大品牌的產品質量,尤其是山羊絨纖維的含量能夠得到保證,但是小品牌的羊絨制品存在山羊絨纖維含量不足、以次充好的現象。”田君指出。{page_break}
據介紹,羊絨的價值受3種因素影響:細度、長度和顏色。國際紡織工業部門對山羊絨的細度要求以直徑13.0~16.0μm的為最好,在國際市場上直徑在16.0μm以下、長度長的山羊絨價格最高,隨直徑加粗單價也隨之下降。顏色分為白絨、青絨、紫絨,其中白絨最珍貴,僅占世界羊絨產量的30%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基于稀缺、高檔、舒適等特征,羊絨在各類紡織商品中是比較昂貴的。但就目前而言,其作為高檔紡織原料的價值尚未在羊絨制品上得以充分體現,羊絨制品區別于其他紡織品的高檔、尊貴、舒適特性亦未能凸顯。
“一方面,隨著羊絨工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羊絨制品正在逐步邁向平民化,消費需求逐年擴大,而一些沒有長久品牌發展規劃的生產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就忽略了對品質的要求。”田泓說:“另一方面,對于羊絨這種原料,普通消費者很難直觀辨別真偽和等級;而市場的混亂導致消費者享受不到高檔原料本應帶來的高品質享受,消費者對羊絨制品的消費信心提升不起來,也不愿意出高價錢買此類產品。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整個產業的價值無法實現,而且被嚴重低估。”田泓認為,羊絨制品的質量一直是國內外業界同仁關注并著力的目標,羊絨產業的發展只能著眼于羊絨價值的提升。
另外,針對消費者投訴的起毛起球問題,田君表示,羊絨制品的起毛起球問題,與山羊絨纖維的特性有關,目前是業界的一個國際性難題。形成起毛起球現象的原因復雜多樣,只要從原料質量到紡紗、后整理工藝嚴格規范質量控制標準,此問題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但是可以改善到消費者可接受的程度。
附加值低輸在工藝
雖然全世界最好的羊絨產自中國,生產設備也是同樣的設備,但是國外的羊絨衫一件可以賣到幾千歐元,中國的羊絨衫出口到國外,賣的平均價卻只有兩三百元。這曾經讓帶著中國羊絨企業家去意大利頂級羊絨品牌公司參觀學習的田泓深有感觸,為什么國外的羊絨制品就能賣到那么高的價呢?最后他們找到了癥結所在:國內外的羊絨制品差在了細微的工藝和設計上,這導致羊絨附加值無法提升。
“羊絨由于它的材料特殊,羊絨的設計還要涉及到一套染整、染色等后整理的工藝流程。我們在這方面確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田泓說。對此,田君也指出,產品設計存在雷同現象,多數不同品牌的產品沒有清晰明顯的定位和差別,也是質量發展狀況不均衡的另一表現。田君說,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在產品設計上投入較小,設計師隊伍水平不高,模仿現象嚴重。
據了解,目前相當一部分中國羊絨產品目前還在國際低端市場徘徊,高端市場雖不乏中國制造的羊絨制品,但鮮見中國品牌。出口的羊絨制品大部分以貼牌生產的身份進入國際市場,但真正掛中國品牌的不及20%。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出口價格透明等內外部因素,出口貼牌的大路產品已經不可能獲得理想的利潤空間。
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國內羊絨企業一直在強調原料的“軟黃金”優勢,而忽視了服裝的時尚性特征,由此產生了對設計的忽視,造成羊絨產品成為服裝市場上最缺少設計風格的產品之一。羊絨設計人員的缺失而導致產品跟不上潮流變化,而逐漸為消費者遠離,也成為制約中國羊絨服裝自主品牌提升的一大障礙。
田泓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在于缺乏知名品牌打造和營銷渠道的創建。而對于目前國內羊絨制品的銷售渠道,雪蓮公司原料部經理竇曉旭也有同感:“保證質量是首要原則,但是擴大宣傳渠道,打造自主品牌,向下游延伸產業鏈也非常重要。”
目前,國際市場羊絨制品的銷售渠道基本上由外國掌控,中國企業很少有自主的銷售渠道,產品價值難以由中國企業實現。竇曉旭說:“雪蓮作為中國羊絨行業的領頭軍,近幾年在新產品的研發上始終堅持提升質量和不斷創新的原則,在找準市場定位、積極尋求擴大營銷渠道的過程中,正在努力將雪蓮打造成更具影響力的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