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1年棉花進口配額發放的猜想
近日財政部文件宣布2011年的關稅外配額稅率不變,具體方式如下:
1.當進口棉花完稅價格高于或等于11.397元/公斤時,按0.570元/公斤計征從量稅;
2.當進口棉花完稅價格低于11.397元/公斤時,暫定關稅稅率按下式計算:
Ri=8.686/Pi +2.526%×Pi -1
對上式計算結果四舍五入保留3位小數。其中Ri為暫定關稅稅率,當按上式計算值高于40%時,Ri取值40%;
Pi為關稅完稅價格,單位為元/公斤。
簡而言之,與2010年相同,當完稅價低于11397元/噸時,稅率為5-40%,在11397或者之上,則為固定稅率570元/噸。按照海關規定,2011年1月的進口匯率為1:6.6566,因此11397元/噸折合77.66美分/磅,按照目前的國際市場價格,棉花進口的實際稅率基本均為570元/噸,不到貨值的3%。關稅對企業的壓力減小。
稅率由財政部決定,但配額數量和發放時間則由發改委拍板。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關于配額數量的官方消息。從近幾年的經驗來看,每年的配額總量已經不成問題,配額總量一般大于實際缺口,但政府一般會通過配額發放的節奏來調控市場。
回顧2010年,共發放356.2萬噸配額,1至11月實際進口237.8萬噸,如12月進口25萬噸,配額數量遠遠超出實際進口量。其中1%配額89.4萬噸,其余的滑準稅配額分三次發放:1月100萬噸(大多為加工貿易配額),5月80萬噸,6月86.8萬噸。
2010年配額發放一度產生爭議:一是1月份增發的配額以加工貿易為主,一般貿易配額極少甚至沒有,因此給用棉企業以及中間商的進口帶來極大限制;二是,第二批和第三批一般貿易配額直到5月和6月才下發,使得企業錯失最佳的訂貨良機。而且,在沒有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的情況下,2009年5月22日以來國儲連續拋售,至2010年10月輪出結束,國庫只剩大約20-30萬噸,調控手段大大減弱。
對于2011年配額,相信有關部門會總結2010年的經驗和教訓。第一,配額總量不會低于去年,但依然不會一次性發放;其次,第一批滑準稅仍將與89.4萬噸1%配額一起增發,預計數量為100-150萬噸之間,并且一般貿易比例將有所增加,預計12月底企業就應該能夠獲悉自己配額數量;春節之后的年度后期將根據市場情況再增發第二批或者第三批;第三,如果春節之后市場價格不出現暴跌,后面的配額不會拖至6月再發放。
雖然進口棉將補充國內資源,但配額發放對目前市場的價格不會產生重大利空。首先,配額總量不再是限制進口的決定因素,企業更加關心國內外價差;其次,今年的市場特點之一就是用棉企業提前簽訂遠期合約,也就是說,一般而言,該定的都已經提前定貨了,配額發放不會成為短期大量簽約的導火索;第三,全球資源有限,可供中國進口的數量不會因為政府發放配額就明顯增加。
與此相比,國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是否繼續緊縮,通脹壓力是否得到化解,比配額發放對市場的影響更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