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兩會:制鞋產業西移凸顯“后遺癥”
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步入升級換代階段,東部地區的制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就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而承接東部地區制鞋產業的轉移也為中西部省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如何承接好東部地區制鞋產業轉移就成為了2011年兩會上中西部地區代表們熱議的一個話題。
而通過收羅兩會的提案議案,筆者發現,制鞋產業還有一重要議題應引起兩會關注——制鞋產業西移凸顯兩大“后遺癥”。
后遺癥之一:盲目地實施產業轉移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很好多年,且取得了實效,表現在制鞋行業,即位于東部沿海城市的制鞋企業紛紛將工廠設在中西部城市,如河南、四川等地。
“長期來看,產業西移對于整個制鞋行業的升級轉型促進作用很大,”東莞一家欲加入西移隊伍的鞋企老總表示,“但能承接產業轉移的中西部城市眾多,而且每個市政策也各有不同,加之各個城市的環境有異,我公司并不敢盲目地實施產業轉移戰略。”
在產業西移呼聲一浪接一浪的今天,他的擔憂是個案還是共案?
筆者認為,制鞋產業西移需要考慮兩大現實要素。
首先是成本要素,包括設備、勞動力等生產成本,在保障本土公司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整合現有資源,選擇適當的西移模式,如開設新公司、與當地公司合作等等;其次是政策要素。比如說皮革制鞋企業在轉移前,應充分了解當地的排污規定,以防觸犯當地法規。
后遺癥之二:致使西部地區環境惡化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持續深入實施,中西部城市必將一改落后的舊貌,引來百業振興的“新景”,而制鞋產業轉移則是中西部城市追求快發展的內需使然。
俗話說:“凡事有利亦有弊”,隨著制鞋產業西移的增速,其對產業轉移地區和產業承接地區的不利影響也“探出頭來”。
對于制鞋產業轉移地區經濟發展而言,制鞋業歷來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制鞋企業紛紛向西部轉移,勢必對承接產業轉移地區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就業崗位驟減引發的就業慌,地區經濟水平下滑而引發的社會動蕩等等弊端;對于承接產業轉移的地區而言,皮革制鞋業是首屈一指的污染大戶,而新入駐的皮革制鞋企業對當地政策法規了解得不透徹,產業承接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也肩負起治污的重擔,此外,制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地制鞋企業的紛紛入駐,在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也面臨著社會治安情況惡化的風險。
“制鞋產業西移的弊端漸露端倪”,有專家不無焦慮地說,“各地政府在品嘗制鞋產業轉移甜頭的同時,還應該未雨綢繆,將一切不良后果扼殺在萌芽中。”
而眼看時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問題,究其深層次原因,無疑是中西部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東部制鞋產業西移的步伐,為中西部地區提供了充足的就業崗位。筆者認為,日漸嚴重的“用工荒”應引起政府、制鞋企業的高度關注,為了我國制鞋行業的健康發展,制鞋企業等相關方面應綜合考慮轉移地和承接地的整體行情,循序漸進地實現制鞋產業的健康有序轉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