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成奢侈品世界“財神爺”,怨誰?
無論是漫步于巴黎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ées)還是穿梭于米蘭蒙特拿破侖大街(Via Montenapoleone),你準能碰見幾個手提各大品牌購物袋的中國游客。據中國旅游研究院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2011年將有超過5700萬中國出境游客,比2010年多了300萬人。
一家位于上海的中國奢侈品,例如皮包、鞋、衣服、手表和飾品。
中國旅行團購買力掃遍全球
盡管歐洲和美國游越來越流行,但受到苛刻的旅游簽證條款限制,特別是美國;短途區域性旅游點例如香港,澳門和臺灣等地仍是中國內地人的出游首選。國際游方面日本和韓國比美國或歐洲更能吸引中國游客,但在地震,海嘯后,核泄漏引發的連串恐慌導致成千上萬的內地游客取消原定的日本行程。中國旅游搜索引擎“去哪網”的首席執行官兼合伙創始人弗里茨·戴福瑞(Fritz Demopoulos)透露,“到目前為止,仍沒有足夠的跡象顯示這部分游客把行程轉移到美國甚至歐洲地區。東京是一個跟倫敦,紐約,舊金山,洛杉磯都不同類別的旅游點。”戴福瑞補充道,“東京游的代替品將會是首爾,隆坡或者新加坡。”
從巴黎到米蘭再到拉斯維加斯,從東京到新加坡再到迪拜,在全球經濟還在蹣跚復蘇的時候,中國富人在海外的出手闊綽,讓各地傳媒都頻發感嘆。但是,究竟這些揮金如土的中國消費者,特別是來自二、三線城市的老板們在海外都具體狂購些什么。
北京大學學者張頤武說過,中國人購買東西時對頂級品牌往往不惜重金,但在覺得商品不值或對遇到沒聽說過的品牌時卻不愿掏錢。從他們此行的收獲中我們應該能看到各大世界品牌在中國國內宣傳和營銷是否有成效。記者發現所有人都鐘情于路易威登(LV)。阿瑪尼(Giorgio Armani)和杰尼亞(Ermenegildo Zegna)比較受男士們喜愛;女士們則崇拜香奈兒(Chanel),克洛伊(Chloé)和普拉達(Prada)。然而他們對薩瓦托·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被戲稱為“飛甩雞毛”),賽琳(Celine)和巴黎世家(Balenciaga)這類品牌不大熟悉。
路嘉國際是北京的一家旅游公司,從1996年成立以來組織過數以千計的美國旅行團。一名資深導游透露,“很多中國游客對菲拉格慕和巴黎世家等世界品牌都不大熟悉。席琳迪(Celine)和托德斯(Tod`s)也不怎么為人所知。”游客會在哪里花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旅游公司的行程計劃,他們自己很難在異國他鄉找到心儀的購物點,而且也受語言限制。“當地導游介紹哪里,他們就到哪里購物。他們不知道去哪兒買,但他們能找到什么,就買什么。”
新富團體出境游消費實錄
近日記者有幸跟一個由140位中國富豪組成的旅行團,到訪了美國,停留的目的地有紐約,波士頓,拉斯維加斯和洛杉磯。這個團的團友都是一個CEO委員會的高級會員,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這個團的消費能力無容置疑。領隊者表示,“消費,是他們的首要任務。”
此行第一站是紐約,住的是皇冠廣場酒店,就位于時代廣場,離曼哈頓中心著名的第五大道(Fifth Avenue)只需幾分鐘步行距離,購物方便,很多旅客在這條大道上花幾小時就能揮霍上萬美金。
路易威登在第五大道的旗艦最受團友歡迎,尤其是女士們,“她們喊著要對每件新設計都挨個看。”杰尼亞,普拉達和古奇(Gucci)也頗受歡迎,再就是蘋果店,有團友一口氣買了四臺電腦。
第二站是波士頓,團友沒被安排在這購物。然后到了拉斯維加斯,他們去了凱撒宮(Caesar`s Palace),再次光顧路易威登。還有在阿瑪尼店里狂購了上百件西服回國的任務。
從巴黎拉斯維加斯酒店(Paris Las Vegas hotel)出發,旅歐大巴開了兩小時終于抵達了拉斯維加斯超級工廠直銷中心(LasVegas Premium Outlets),這里擁有120家名牌折扣店,很多團友都會“迷失方向”。為了方便中國游客,直銷中心外面還設有一臺接受中國銀聯卡的自動提款機。{page_break}
比如隨機采訪的一位來自重慶的消費者,或許是不認得這些品牌的英文名,也可能是沒有聽說過這些品牌,他不認識菲拉格慕,對拉爾夫·勞倫的馬球服裝(Polo Ralph lauren)和很多品牌都感覺陌生。最后他走進了巴寶麗(Burberry),買了兩套西服,五條有品牌標志的圍巾,還有超過半打的馬球襯衫。“我不記得去過哪些商店了,我不是很懂英文,也不記得自己買了些什么品牌。”他說:“這里很難買到假冒品,產品放心有保證,所以我情愿在這里購物。” 此行,他一共花了10萬美元用于購物。Burberry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正在雇一些懂中文的銷售員,以便更好地接待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
寇茲(Coach)在中國算是頗有聲望了。那些印上經典品牌標志的手袋特別受歡迎,幾乎所有在場的中國消費者都在這里買了四五個手袋,四五個錢包。新秀麗(Samsonite)的行李箱是搶手貨,比如這個140人的旅行團就有80%的人光顧了新秀麗,好把他們的 “戰利品”放進箱里。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滿載而歸的,有位來自河南的消費者,經仔細檢查過每件貨品的出產地(是不是中國制造)之后,他逛遍了阿瑪尼和保羅店都沒什么收獲。
手表也是掃貨目標之一。此行的團友中有10%的人買了起碼1塊手表,有些甚至買2塊或者更多,價格在4萬到5萬美元不等。一位來自河北的41歲的消費者表示,因為之前沒能找到賣的地方,他在返回北京前,會在三藩市機場買一塊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小夏解釋道,“手表是成功人士的標志。西服大多千篇一律,手表可以用來特顯自己,誰不想要一塊好表?”
中國新富,奢侈品世界的財神爺
除了大型百貨,名店街,和名牌折扣商場,旅行團還會光顧一些由美籍華人開的專為中國游客而設的“一站式購物店”,這里幾乎有游客們出境購物單上列出的所有物品,包括新秀麗的行李箱,蘭蔻的化妝品和一些香水,飛利浦Norelcos電動剃須刀,名牌太陽眼鏡,高檔腕表,高級打火機,美國鑄幣局發行的紀念幣,和埃德·哈迪(Ed Hardy) 的卡車司機帽(Trucker hat)。Winfeik就是其中一家這樣的一站式購物店。
在美國游的最后一天,團友們抓緊時間來到離洛杉磯8英里外的圣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蒙特貝羅(Montebello)購物廣場。他們有的進健安喜(GNC)買維生素和保健藥,有夫婦去了珠寶品牌Zales選購首飾,還有不少光顧了梅西百貨(Macy`s)。大部分人都在最后一刻再次沖進寇茲狂購手提包和錢包。一位商店經理表示,中國游客是他們“最棒的顧客。他們一來,我們就知道今天的業績沒問題了”。不過,她小聲補充道,“但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東西全都是中國制造的。”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中國制造的商品,在國外就成了高質量的奢侈品,而在國內就是低質量的一般商品?顯然不是。如果都是中國制造的東西,質量雖然有差別,肯定不至于太大,有的甚至可以說相同。但是,國人還是跑到國外購買中國制造的東西。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筆者認為最為主要的是中國的心態問題,也就是說整個信用體系出現了大的問題,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商品質量的不信任,對自己國家人民和政府的普遍懷疑;即使中國制造,到國外,相信因為國外政府有嚴格的準入制度,檢查嚴密,不合格的商品不會出現在商場,就如一位重慶富豪所說“這里(美國)很難買到假冒品,產品放心有保證,所以我情愿在這里購物。”
有報道稱:“住,我們有樓倒倒樓脆脆樓歪歪樓薄薄;吃,我們得小心假煙、假酒、假雞蛋、假牛奶、地溝油、人造脂肪、美容而成的大米、藥水泡大的豆芽、避孕藥喂肥的王八、洗衣粉炸出的油條;出門,我們要提防推銷的碰瓷的釣魚(執法)的;上醫院,我們擔心假藥、無照行醫、被過度治療。”可以說,正是這些鮮活活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才使得懷疑和警惕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當然,由于這些事件,才導致大量中國富豪一有機會到國外,就瘋狂的購物。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美國、英國這樣的西方國家購物,更多的中國富人購物,還是到與大陸毗鄰的香港、澳門、臺灣等地,還有更多的不是富豪的普通居民,我想也更希望到國外或者香港去購物,只是他們沒有能力罷了。富人購物,是當下國人對國內產品不信任的一個縮影。
所以,面對富人到國外購物,我們該需要反思為何他們跑到國外購買中國制造的奢侈品,而不是考慮他們是否愛國,或者有道德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