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再往上走”的誘惑
中國資本市場的天時地利。
在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2000年~2009年),它們脫穎而出同時完成了初步積累——單個品牌擁有數千家門店,銷售額幾十億元。
基于公司獲取新業務增長點、品牌往高處走的美好愿望,更為了切入利潤豐厚的高端體育用品市場、挑戰國際運動品牌在中國高端市場的統治,李寧、安踏試圖“make the change”。
李寧先行一步。2008年7月,李寧與來自于意大利的國際時尚運動品牌Lotto展開合作,以9.34億元獲得該品牌在中國的20年特許經營權。2009年9月30日,安踏斥資約6億港元收購Full Prospect的85%股權及Fila Marketing全部股權,借助這次收購,安踏擁有了意大利高端運動品牌FILA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相關商標,并且獲得該品牌在香港及澳門的零售業務。
對于它們發展高端品牌的長遠戰略,筆者認為有三個“注意事項”:
首先,一個“高端品牌+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這很容易讓人就無限的商業機會產生美好聯想。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產階層及富有階層不斷壯大,他們消費水平高,主要針對高端品牌。定位于時尚運動的高端品牌KAPPA在短短數年之間實現完美崛起,給行業樹立了榜樣。然而背后的事實是:創立一個品牌很難,成功運營一個高端品牌難上加難!
其次,高端品牌是講血統的。中國消費者在鞋服領域的消費表現出強烈的“外國品牌優于本土品牌”觀念,特別是在高端品牌方面,這在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假洋鬼子”品牌到處開花,但終究很難用假的東西做成一份事業。通過收購“根正苗紅”、純正歐美血統的高端品牌,借助它們的“貴族基因”在中國乃至更大的市場進行運營,是可行的策略——但僅限實力雄厚的公司。從實際操作來看,李寧、安踏都選擇了這種高端品牌發展模式。
再者,定位于中端品牌、面向大眾市場的主品牌(安踏或李寧)不能“再往上走”,否則可能面臨丟掉大眾市場、高端市場不認可的尷尬局面。幸運的是,“安踏”品牌已經表現出牢牢堅守大眾市場的中端定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