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運行特點分析
當前,信息網絡迅猛發展,不少采購商為降低成本,逐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完成采購意向;與此同時,各地服裝生產加工能力持續加強,推動了區域自主服裝產業的發展,促使本地化的采購模式得以實現;加之城市發展步伐加快、交通日益便利、區域市場地位逐漸穩固,專業市場的輻射范圍和流通半徑正在逐漸縮小。例如素有“廣貨贏天下”之美譽的廣東服裝,目前在全國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縮小。流通分會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包括北京動物園、重慶朝天門、鄭州火車站、成都荷花池等在內的國內重要的集散型服裝市場集群,產地來自廣東的服裝商品在整個市場群銷售的服裝中,所占比重為30%-35%,且本土自產品牌正處于增長之中。
同時,由于大部分專業市場始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硬件設施、配套服務相對落后,專業市場升級換代的要求已提上日程。各地市場根據其地理位置、當地產業與市場發展現狀和自身優勢競爭力,分別從供應鏈體系、電子商務、品牌、創意等各個方面著手升級改造,并積極尋求各級政府的支持,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專業市場的“二次創業”。
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加速變革
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充分說明,未來專業市場的競爭更多的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上的多個企業可以借助協議的方式結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松散型網絡組織。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不再單純依賴傳統集市的交易方式,而開始轉向建立供應鏈式一體化運作的分銷網絡與渠道,實現多方資源的整合。
如今年1-5月石獅就借助紡織服裝全產業鏈模式進行變革。在石獅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全力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鏈優化升級,一要進一步提升紡織業創新能力;二要加速服裝業的時尚化進程;三要做大做強鞋服配件業;四要加快發展紡織機械業。傳統產業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快自身調整,另一方面要加強與新興產業的互動。隨著專業市場的發展,石獅服裝板塊龐大的服裝產業集群極大地帶動了鞋城、五金城、汽車城、印刷城、果蔬批發城、建材城的發展,“以一帶六”的供應鏈模式推動了以石獅為中心的福建紡織服裝特色產業區域的持續繁榮發展。
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互動
傳統流通業和制造業發展格局的轉變,促使生產商、供應商、分銷商之間建立起合作共贏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的產地型專業市場不斷加強同產業集群的聯系,互惠共贏,共同向打造區域總部基地的方向發展。
如杭州的女裝、常熟的羽絨服、株洲的女褲、疊石橋的家紡產品等,都形成了規模化的產業集群地。這些地區的專業市場開始注重功能化建設并服務于集群的整體發展,不斷以區域主導產品為抓手,從產業鏈上搭建功能服務平臺,逐漸從單一的交易平臺轉變為融品牌展示、商貿洽談、流行趨勢發布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注重價格指數和知識產權保護,以科學的市場服務指導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的提升;注重市場群體化發展,合理規劃,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page_break}
專業市場園區化、郊區化發展特征明顯
隨著中心城區地價的不斷上升和專業市場對停車、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的要求不斷提高,市場向城市外圍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專業市場從城市中心區域轉向接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接近產業園區的城市郊區,靠近新建車站、碼頭和主要交通干道沿線,市場的空間分布更加合理。加上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正確引導,一批大型的專業市場園區逐漸崛起。
如株洲、重慶、瀘州等中西部重點集散型市場,當地政府著力進行城市與市場規劃,不斷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推動市場升級。其中包括整治老舊市場、擴大市場規模、整體搬遷集群中的低端批發市場等措施。同時,城區內不再批建同類市場,城區內市場通過政策引導、規劃調整、市場運作,逐步搬進新建的產業園區,形成園區、市場、倉儲物流三位一體的產業商貿中心。
走向國際化和高層次信息化
專業市場正在逐步改變中低端批發的傳統狀態,品牌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營銷能力不斷增強。市場中的商家也從單純的批發貿易發展到委托加工、獨立加工,再到創建自有品牌的階段,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不斷提升。這些改變帶動了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品牌化發展,并使其逐步走上國際化和信息化的舞臺。
如上海世貿商城和中國輕紡城不斷轉變自身的發展定位。上海世貿商城轉變市場發展思路,由跨國采購轉變成引進國際品牌,并努力打造一個全球時尚業通往中國市場的平臺,將歐、日、韓等地的高品質時尚品牌引入中國的專業市場。1-5月上海世貿商城實現了與巴黎時尚展貿地標“Who’snext”的首次對話。與此同時,紹興縣正式啟動了“網上輕紡城”的建設,力爭打造紡織業B2B航母,“買全球紡織品,賣全球紡織品”的對外形象也漸漸深入人心。在“十二五”期間,政府將連續投資20億元人民幣,依托中國輕紡城的優勢行業資源,發揮工商、稅務等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通過整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客戶關系管理等價值鏈,建設一個集紡織行業資訊、貿易信息數據庫、產品及企業大全、網上紡織服裝交易、公共信息化服務于一身的紡織服裝網上市場。
新一輪的升級熱潮啟動
今年1-5月,我國大多數省份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都進入新一輪的升級改造階段,有些專業市場的升級改造甚至被納入所在城市的整體發展規劃之中。新一輪的升級改造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1.硬件設施水平大幅提升。市場規劃布局更加合理,商鋪產品陳列更加美觀,客貨動線設計更加合理,購物環境更加人性化,逐漸達到了零售級硬件設施的水平。如廣州白馬服裝市場重新對各樓層進行了策劃定位,向環境舒適、突出單品陳列的“大商場化”轉變,在三樓的改造中,市場順應批零兼營的發展趨勢,增加了12個試衣間,商鋪也由之前的333個減少至150個。株洲則花費逾2億元對蘆淞服飾城提質升級,實施國家3A景區建設工程、服飾城美化亮化工程。
2.市場管理服務進入新階段。專業市場正從“物業管理者”向“綜合服務提供者”轉變,品牌孵化、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成為市場的服務特色,成為市場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緩解中小企業由于庫存量增加帶來的流動資金壓力,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聯合中信銀行創新推出了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所倉單項下動產質押業務。以交易所倉單項下紡織品原料辦理動產質押,并引入江蘇吳江絲綢集團進行回購擔保,為吳江地區眾多小型紡織生產企業以及東方絲綢市場數萬經營戶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3.專業市場步入品牌化發展階段。專業市場在鼓勵自主品牌建設的同時,扎實推進專業市場自身的品牌建設,強化品牌孵化功能。在2011年度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發布會上,81個服裝品牌榮獲“2011年度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稱號,24個服裝渠道品牌榮獲“2011年度中國服裝優秀渠道品牌”稱號,10家服裝專業市場榮獲“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稱號。這些從專業市場中走出來的新生力量,不但促進了市場成交量的提高,也提升了專業市場的品牌形象,加快了中國服裝自主品牌的建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