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消費將成中國經濟最重要引擎
蔻馳(Coach)上周三宣布,計劃到2012年將其中國門店數增加40%。加上這家美國零售商而言,中國市場對公司發展前景至關重要。
國內需求是否也能給中國經濟提供動力呢?今年前10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這一強勁增長表明,國內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引擎。
這極為重要,因為目前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其他兩大支柱正面臨困境。30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出口增長正在下滑,尤其是由于作為中國最大出口市場的歐洲持續面臨重重困境。投資(約87%來自政府)或許還能彌補出口增長低迷所致的不足,但政府開支早已超過了邊際收益遞減點(即進一步增加政府開支所實現的邊際收益將會遞減)。
去年,中國國內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下滑至33.8%,這在世界上所有國家當中絕對是最低水平。顯然,國內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還非常大。
事實上,過去5年多以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在談論需要重新調整中國經濟結構,提高消費比重,并且已在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他們為消費者購買家電及汽車提供補貼。然而,正如我們在其他國家所看到的那樣,當中國政府結束這些鼓勵性補貼政策后,這些商品的銷售便馬上迅速下滑。
這些定向補貼措施雖然方向正確,但在重新調整經濟結構方面并未產生預期效果,因為中國領導人在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期間,一直保持著出口導向型(換句話說就是反對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而當2008年全球經濟陷入困境時,中國領導人轉而依靠加大政府支出來彌補出口下滑。結果,中國經濟——按照溫家寶總理話來說——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 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
在過去5年多的經濟繁榮時期,中國領導人未能實現經濟結構調整,這表明,在中國經濟目前陡然下滑的時候,他們不會采取一系列大膽措施來增加消費。要想增加消費,他們就必須改變所奉行的經濟增長模式,比如,讓人民幣自由浮動、允許銀行通過提供市場利率(即利率市場化)來競相爭取客戶存款(這意味著向國有企業收取市場貸款利率)、允許勞動者建立工會組織及要求提高工資,并提供一個顯著增強的社會保障體系。
或許除了最后一項之外,中國領導人尚未準備做上述任何其他事項。不幸的是,消費低迷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必然結果,而不僅僅是該模式的一個可以矯正的特征。因此,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上個月向美國貿易官員表示,中國政府將進一步“不平衡地復蘇”經濟以避免“平衡的經濟衰退”,對此言論沒有人應該感到驚訝。
在目前經濟低迷時期,消費增長的前景并不特別良好。有三個方面需要密切關注。首先,盡管10年來中國實際工資每年增長12.5%,但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卻在下滑,所以我們不得不想弄明白,當面臨國內及外部需求萎縮而生產率衰減的雇主開始裁員時,消費會發生什么變化。
第二,繼全國房地產“異常繁榮”之后,房產在中國家庭財富中占據一半的比重。然而,房價今年9月份開始走軟,10月份大幅下挫,并在11月份保持下跌勢頭。無論是否將會出現信心危機,房地產價值迅速下滑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負財富效應,從而削弱消費。
第三,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改變看法而一致認為中國政府明年將會降調利率。高盛集團經濟學家宋宇說:“鑒于經濟增長放緩給需求設置了上限,通脹在未來幾個月將會下滑。”他預計中國最早將于明年第二季度降調利率。當然,在貸款利率下降的同時,存款利率也很可能會下降,從而進一步壓低家庭收入。
毋庸置疑,中國政府將會像2008年那樣,迫使銀行發放貸款來支撐經濟。即便這個招數這次能起作用,未來終得有人不得不為這個招數將會產生的所有不良貸款付出代價。正如《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湯姆·奧爾利克(Tom Orlik)所指出,“世界上不存在無需付出代價的經濟刺激措施。”
而我們知道最終誰將為中國政府狂熱推出的經濟刺激措施“買單”。在中國技術官僚通過保持過低的存款利率及異常高的存貸利差來悄悄地調整銀行資本結構之際,增加消費非常困難。
然而,經濟萎縮在某種意義上有利于消費。當出口衰退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自然而然將會攀升。然而這可不是蔻馳宣布其中國擴張計劃時所預期的前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