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企業“多品牌”戰略鮮有成功案例
隨著服裝單品牌天花板逐漸顯現,各大服裝企業的多品牌布局浮出水面。
日前,報喜鳥(002154,SZ)向韓國品牌出手,買下韓國LG時裝集團旗下休閑品牌HAZZYS在國內市場10年的經營權。與報喜鳥相同,包括杉杉服飾、雅戈爾(600177,SH)、七匹狼(002029,SZ)以及利郎等,多品牌布局早已開始。然而,“國內的多品牌戰略難以見到成功案例。”一位接近報喜鳥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主品牌不強
“單品牌盈利的天花板已經顯現。”UTA集團董事長楊大筠表示,“僅僅依靠單品牌盈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需要多品牌分攤風險。”
目前發展多品牌可以選擇三條道路:自己創立品牌、收購國內設計師品牌以及代理國際品牌。這意味著現有的服裝品牌資源已經變得越來越珍貴。能否搶占資源,將成為下一輪服裝行業洗牌的關鍵因素之一。
國內多品牌的領跑者之一當屬杉杉集團,對于多品牌的布局,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很早就已經言明,搶占國際優質資源,提升自身實力。根據杉杉股份(600884,SH)的資料顯示,目前杉杉旗下擁有20多個服裝品牌,以寧波杉杉時尚服裝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為平臺進行統一運作管理。
“雖然品牌繁多,但遺憾的是杉杉沒有強大的主品牌。”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崔洪波向記者指出,在沒有主品牌支撐的情況下,杉杉的多品牌戰略就像是一個多品牌疊加在一起的 “雜牌軍團”。這讓杉杉這個服裝行業最早的多品牌開拓者,沒有享受到多品牌帶來的紅利。
資源被分化
“無論是報喜鳥還是杉杉,遺憾的是,我們并沒有看到多品牌成功的案例。”一位接近報喜鳥的人士向記者表示,這背后是國內服裝行業的通病,“在做多品牌之時,服裝企業在理念上并沒有轉變。”
確實,通過報喜鳥的財報發現,多品牌并沒有給報喜鳥帶來理想的利潤支撐。浙江圣捷羅服飾有限公司在2010年的凈利潤處于虧損狀態,上海寶鳥服飾有限公司2010的盈利低于2009年,凈利潤為1591萬元,較2009年下跌31.03%;上海比路特時裝有限公司處在虧損狀態。
“在多品牌發展的過程中,資源被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崔洪波指出,如何應對資源被分化,是服裝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在發展多品牌之后,產、供、銷資源會被分化。由于擔心資源被分化,讓大部分的服裝企業無法痛下決心,將子品牌獨立于公司之外。這就導致大部分公司僅僅是多做了一個品牌,但從產品線開始到營銷終端,均沒有辦法和主品牌進行區分。
上述接近太平鳥人士向記者表示,與國外服裝企業的多品牌戰略相比,國內品牌如今仍舊沒有摸著門道。
崔洪波說,多品牌之路是必須走的,但是如何做到真正享受多品牌帶來的利潤增長?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的過程,而這將影響到國內服裝行業下一輪洗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