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1年中小企業:從錢荒、民間借貸到跑路
2011年,在創新能力。
從“錢荒”“跑路”到“國九條”:讓中小企業拿掉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熱點之一:“錢荒”
“沒有資金了”“拿不到貸款了”……上半年以來,山東、浙江、福建等我國東部沿海不少省份的中小企業,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錢荒”危機。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在調查中發現,2011年一季度,溫州新增貸款投放相當于去年同期的六成,走訪的11家企業中8家表示資金吃緊,有訂單不敢接、不愿接。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個頑疾,在防通脹的宏觀政策下顯得更加突出,因此,不少中小企業背上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熱點之二:“跑路”
溫州市由于企業形態的特性,注定其在2011年成為熱點地區之一。面對難以維持的公司,企業主“跑路”讓這個以“小狗經濟”聞名世界的城市再度成為政府部門與經濟界密集關注的地方。
9月下旬,溫州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因資金鏈斷裂無奈出走美國,成為八九月間企業主“跑路風”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當地另一家企業主孫福財,則在一周前借安排員工集體游覽雁蕩山之機出走。浙江省調查發現,前9個月省內共發生數十起企業主出走事件。
“跑路”現象并非溫州獨有,粵、魯、閩等地都不同程度出現。沒有事先約定,這些企業主卻在一個時期內做出了同一個選擇。
熱點之三:“國九條”
10月4日下午,溫家寶總理在溫州聽取浙江省、溫州市關于小企業發展情況匯報時強調,中小企業在擴大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具有全局和戰略性的重要意義。10月1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9項金融、財稅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國九條”一石激起千層浪。浙江首先響應,一系列財政金融“組合拳”讓群體性的企業關停、倒閉現象得到初步遏制,出走企業主回歸,停產企業復產;廣東扶持企業“抱團融資”,決定發行50億元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山東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出臺政策為企業減負;11月,福建首次在晉江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
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為中小企業減負;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12月26日表示,2012年上半年國家將出臺一攬子中小企業扶持政策。
“民間借貸”“招工難”“淘寶圍城”:多重“成本之困”讓中小企業學會清醒與理性
熱點之四:“民間借貸”
2011年4月,“億萬富姐”吳英集資詐騙案二審在浙江省金華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吳英命運何去何從雖然尚無定論,但同此案密切相關的民間借貸問題已難以回避。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今年的一份報告稱,當地民間借貸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占全市銀行貸款的20%。目前,全國民間融資規模尚缺乏系統性的統計數據,但新華社記者在福建、河南、內蒙古、吉林等地調查發現,當地民間借貸市場火熱,多數發生在中小企業身上,而且有的省份也有相關案件出現。
目前,國內一些民間借貸月利息折合超過5分,而“5分利”這一巨大的融資成本相當于資金年回報率是60%,相當于一般制造業年利潤率的6倍。民間借貸的“罪與罰”雖然爭議不止,但讓這種“半地下”的融資形勢盡快浮出水面,已成上至國務院、下到企業界的共識。
熱點之五:“招工難”
逐年上漲的用工成本,讓中小企業從年初就開始“混戰”于用工市場。而在2011年“招工難”則更顯得難上加難。江蘇省年初的春季企業用工需求狀況調查顯示,67%的企業認為招工有較大困難或一定困難。為此,江蘇再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一二三類地區企業隨之調高員工工資預期,平均月工資比2010年預期增加了469元。
到了年底的12月份,江西又暴露出大多數中小企業高級技工稀缺的問題,導致當月6日的江西省首屆職業技能大賽報名人數不足20人,數控銑工等8個比賽組別不得不取消,結構性難題在中小企業“用工荒”中凸現。珠三角12月份更是出現了由于招工難、導致中小企業欠薪案下降的現象。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已提前完成了全年900萬人的目標,但勞動力仍供大于求,就業和招工呈現著“兩難”的局面。
熱點之六:“淘寶圍城”
從10月11日晚上開始,因修改收費規則,中國最大的B2C電子商務平臺淘寶商城受到數萬名自稱“中小賣家”網民的集體攻擊:批量拍貨再申請賠償,或是宣稱要收貨、給差評、再申請退款。數十家大型淘寶商城店鋪被“攻陷”,部分商品下架。
這場震動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界的事件,其涉及人員大多是開設網店的中小業主。淘寶與中小業主的是是非非暫且不論,這次“圍城”事件造成部分小微客戶撤離已成事實。飛鳥盡、良弓藏,中國的電子商務以及寄附于其上的虛擬中小企業如何審慎理性思考自身發展模式,已顯得迫在眉睫。
“回歸主業”“PE熱”“隱形冠軍”:中小企業在“陣痛”中漸漸踏上科學發展之路
熱點之七:“回歸主業”
炒房、炒地、炒股、炒礦、炒期貨、炒油、炒棉花、炒有色金屬……這是不少民營中小企業掙快錢、熱錢的主要方式。資本逃離實業,放棄主業,從草根打拼出來的民營中小業主因為過度投機而變得浮躁。
在這種情況下,一批堅守實業、主業的企業,表現出來了逆境求生的頑強能力。浙江省新昌縣就是這樣一個典范:制造業企業中沒有人投資房地產,100%的經營利潤來自主業,當地企業平均利潤率一直超過10%。“新昌現象”在省內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嚴峻形勢下掀起了一場“回歸主業”的討論。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要求全省各地要認真研究“新昌現象”。
熱點之八:“PE熱”
隨著創業板推出帶來的PE熱,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依然不減。中國股權基金協會會長邵秉仁認為,股權投資今后能夠成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力軍。溫州龍灣區今年11月就提出打造PE強區,募集5億元創投基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PE熱顯然推動了中小企業IPO步伐。11月,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協調局副主任葛東波透露,目前全市輔導備案以及向證監會上報IPO申請材料的中小企業已達90家。“今年以來,上海的中小企業改制上市速度明顯加快。”葛東波說。當時,已有400家企業進入上市培育庫,800家企業進入“后備庫”。
熱點之九:“隱形冠軍”
自己的成長目標究竟是什么,曾困擾許多中小企業主。2011年以來,沿海多個省份致力于打造“隱形冠軍”的實踐,仿佛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門。
“隱形冠軍”指一些幾乎不為外界關注的企業深耕某一個行業細分市場,并幾乎完全主宰著其所在的市場領域,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占有著很高的細分市場份額,有獨特的競爭策略。
在廣東的制鞋行業中,瑞洲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年產值雖然只有4000多萬元,但其卻是國內柔性材料切割系統領域排名第一的供應商。浙江省發布的中小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將推動全省中小企業在成長目標上向“專精特新”發展,打造一批“隱形冠軍”。上海也同樣設立專項資金,引導中小企業往“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