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上市公司因出口形勢嚴峻,業績告急
近日,華孚色紡(002042.SZ)及黑牡丹(600510.SH)2012年半年報出爐。兩份報告中分別顯示,華孚色紡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7.91億元,同比下降0.84%;凈利潤5117.84萬元,同比下降78.78%。而黑牡丹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16.17億元,同比減少0.98%。
自去年下跌以來,棉價便一直走下坡路。加上外需不振,而勞動力及原料成本又不斷上漲,棉紡企業訂單轉移,國際競爭力持續下降。
汪前進表示,不僅是棉紡企業,化纖、服裝企業都出現了下滑甚至虧損的狀態,“和行業的大背景是一致的。”
棉價低迷
棉花價格的走勢直接影響棉紡織企業的盈利狀況,棉價低迷,棉紡企業產品價格不得不大幅下降,以致嚴重影響經濟效益。從去年下跌以來,棉花便一直走下破路。2012上半年棉價延續了“過山車”行情的跌勢,從20000元/噸持續走低,到6月30日止,棉花價格在18500元/噸左右。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至7月末,3A級地產棉價格在18300元/噸左右,去年同期同品級棉花價格在19900元/噸左右。內外棉價差倒掛“助推”了棉價的進一步下跌。“即使存在高額的關稅進口棉花,但是國外棉價進口到國內依然低于國內棉價,且本土地產棉品質一般,更多的企業都會選擇進口棉,或者選取高品質的新疆棉,而疆棉運輸問題一直凸顯,市場上需求的棉花品種量少,而企業不樂意的棉品則是庫存大量,積壓難出。” 陳長松表示,截至7月末,國內外棉價差達4500元/噸左右。
6月末7月初,經歷了3個多月單邊下行的棉花現貨市場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反彈。陳長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棉價最低位達到1.8萬元噸左右,二季度以來市場有所緩解,七月棉市持穩,但價格區間依舊落于1.8萬稍看上,市場悲涼。”
7月份,對于棉價的小幅回暖,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棉花價格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下半年棉花價格企穩回升將使企業利潤得到回升,棉紡企業形勢將出現逆轉。 陳長松則認為,7月的上漲,只要是消費市場的短暫回暖,屬于區間調整,對整個行業起不到大的支撐作用。短期內,或將延續短暫回暖,而后市仍然會延續疲軟的態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出口形勢嚴峻
“現在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產品賣不出去庫存比較高,整個產業鏈都面臨高庫存的情況。”汪前進表示。他認為,現在棉紡行業需要面對的不僅僅只是棉價問題,更重要的還是終端需求情況。棉紡企業作為中間環節,它最終的消費需求取決于終端消費,終端消費不濟最終會反映到對上游原料的消費。“需求好的話,即使棉價高點,市場也可以消化。”
今年以來,國內主要出口地歐美市場危機不斷。國際需求的不振,嚴重影響了各國經濟形勢及棉紡織行業的景氣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內原棉價格持續下降,色紡紗價格也不斷下降。
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紡織原料及制品1100.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9%,較去年同期26.7%的增長速度回落25.8個百分點。服裝及飾品類產品出口 814.9億美元,同比增長2.6%,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9.7個百分點。
“國際需求低迷使得我國棉紡產品出口形勢非常嚴峻,一些企業的銷量出現大幅萎縮。”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杰凝這樣表示。
棉價低迷、需求不振影響產品價格,勞動力成本以及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也是棉紡企業不堪重壓的原因。
宋杰凝告訴記者,長時間以來,我國在廉價勞動力成本上非常具有優勢,所以一些缺乏遠見意識的企業在獲取高利潤的同時,沒有將資源更多地投放到技術改進和管理水平提升上,而是在原有生產方式的基礎上裹足不前。“在如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企業的生產經營自然是舉步維艱。”
近年來,國內勞動力不斷上漲。“此前阿迪達斯在華的最后一家直營工廠遷走就說明了這個問題。”陳長松告訴記者。
“液化氣、柴油,都是紡織機械所用的能源,整個7月份,這兩樣的價格分別上漲了17.71%和4.06% 。” 在成本上漲這一因素上,陳長松這樣補充。
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同時由于原材料棉花價格低迷,棉紡企業很多訂單都轉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棉紡企業自然不好生存。
百隆東方在其公告中就指出,部分客戶向有一定價格競爭力的東南亞等國家轉移訂單正是其業績虧損的一個主要原因。
不過,汪前進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紡織行業勞動力成本上升比較快,低端的產品和東南亞等國家比肯定不具備優勢,逐漸轉移出去也是一個大優勢。“企業肯定不能一直處于低端,因為基本上已經沒有發展空間了。和東南亞等國家比,我們的中高端市場還是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的。”
“預計今年下半年棉紡企業不好的狀況還是會繼續延續下去,紡織品出口形勢依然會非常嚴峻,行業整體效益增速將較上半年進一步下滑。”宋杰凝表示。{page_break}
控制成本成短期出路
外圍經濟環境不振,內部又存在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等多方問題,棉紡企業必須給自己找到一條出路,否則等待他們的只有企業倒閉。
“在目前的狀況下,企業只能提升自身的能力,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有多大的話,政府肯定會衡量各方利益的。”汪前進如是說。
一些行業內人士呼吁政策提高配額,來緩解企業面臨的棉價壓力。但政府針對棉花分配的進口配額,需要在保護國內棉花產業喝兼顧棉紡企業間尋找平衡。“過多發放配額,會被國內棉花造成很大的傷害,畢竟國棉和外棉價差很大。”汪前進表示。
陳長松認為,在如此棘手的狀況下,產業轉移,提高產品科技性顯得格外重要。“企業需要從高科技入手,加大新產品的研發,提高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但這個瓶頸很難突破,都知道這樣,但是關鍵實施起來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所以有。”
“企業需要做短期以及中長期的打算。中長期肯定是產業升級轉型、提高產品質量及檔次。短期來看,在外部環境非常惡劣的形勢下,企業必須考慮到盡可能的壓縮成本。”汪前進最后這樣指出。
這樣來看,企業目前能做好的唯有控制成本。而壓縮成本,自然就和技術研發聯系上了。宋杰凝認為,欲緩解企業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就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提高生產效率。其次,企業還需要發揮創新思維能力,積極開發高附加值衍生品,提高產品的利潤率。他表示,拓寬市場渠道,將產品更多地賣向非洲、南美洲等地區,逐漸擺脫市場單一性帶來的風險也不失為棉紡企業后續生得以存的一條明路。
“現在很多企業干脆就停產歇業,干等這行業的整體轉好。后續可能會有一大批實力較弱的企業倒閉,特別是以出口外貿為主的企業。”陳長松最后這樣表示。
“整個行業的根本好轉,可能還要等到國際經濟復蘇更加穩固、更加明朗才會出現,或者行業轉型取得一定成效也行。”宋杰凝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