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商家曖昧投機 節約成本30%
即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款衣服,銷往歐美的質量也可能比銷往中國市場的要好,服裝內銷與出口選擇不同面料,可為企業節約30%成本。網友"綠茶"喜歡海外代購,整整一個衣櫥堆滿了從美國、英國代購回來的衣服,"國外買的衣服就是比國內舒服".這并不是"心理作用",中國品牌服裝銷往歐美的貨品都比內銷質量好,外國品牌服裝銷往中國的貨品質量要比銷往歐美日等地區的差,這到底是為什么?商家曖昧投機,能節約近30%成本。這也就是網友常常吐槽的"同一件衣服歐美代購就比國內好"現象。
商家曖昧投機 節約成本30%
廣東一家服裝加工廠生產線上的機器繁忙,A車間和B車間在生產同一品牌的同一款服裝,它們的設計師相同,區別在于"面料"不同:高標準面料生產的服裝出口至歐美,低標準面料生產的則在中國市場銷售。所以,當設計相同的服裝從這兩個生產車間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天壤之別。
質量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中華環保標準委員會紡織服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龔研成表示"肉眼幾乎看不出差別,但是通過專業的檢測設備,就可以檢測出面料、輔料、印染等數據的不同。" "內銷與出口選擇不同面料,可為企業節約30%成本。"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服裝協會產業部和中華環保標準委員會紡織服裝專業委員會均向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這成為服裝行業的行業潛規則:同一工廠內生產出不同品質的產品已經司空見慣。"低質量的內銷產品與高品質外銷產品并存,甚至能夠并存在同一代工工廠中。"龔研成告訴記者。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司長常曉村曾公開表示:"的確有一些國外公司在執行不同的標準,比如對在本國銷售的產品要求很高,向中國出口的產品標準則偏低。"在這個隊伍里,不僅有國際知名服裝品牌,也有本土后起之秀。
中國style:違法成本低
中國服裝(股吧)代工企業,凡是涉及出口歐美,都特別謹慎,"因為一件衣服被檢測不合格,一批次衣服都要銷毀,代價太大。"龔研成分析說。而內銷中國市場的服裝,即便被檢測出問題,也不會遭此"滅頂之災"。
"這是中國與歐美市場的一大區別,在中國市場,品牌服裝違法成本太低。"龔研成表示,這也是各大品牌服裝屢次"犯險"的主因。在美國,商家一旦被消費者起訴欺詐,在事實清楚的情況下,會導致一個公司破產;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歐盟,企業可能面臨公訴,公訴可能導致企業家傾家蕩產。而在中國,品牌服裝被檢測不合格,也許只是曝光、整改、產品下架。"對企業的經濟利益觸動不大,企業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龔研成解釋說。
在歐美,很多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存疑服裝進行檢測,其結果具有法律效力。歐美消費者通過此類檢測對存在問題的名牌服裝進行曝光和維權。龔研成相信,隨著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興起和發展,中國的質量檢測體系將有望得到完善,"消費者維權將在專業層面上獲得提升,向錯誤說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