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棉花種植意向情況分析
為初步掌握2013年度棉花種植意向情況,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承建的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于11月下旬在全國范圍展開2013年度棉花種植面積意向調查。樣本取自15個省(自治區)、89個植棉縣(市、團場)、4493個定點植棉信息聯系戶。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植棉意向面積6751.5萬畝,同比減少427.2萬畝,減幅6%。各主產棉區的意向情況具體如下:
黃河流域棉區植棉意向面積為2443.1萬畝,同比減少8.8%。其中,山東省同比減少4.4%,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四省減幅分別為13%、9.4%、31.2%和0.5%。
長江中下游棉區植棉意向面積為1650.0萬畝,同比減少9.3%。其中,湖北省同比減少15.2%,安徽、湖南、江蘇和江西四省減幅分別為6.8%、6.4%、3.5%和0.1%。
西北內陸棉區植棉意向面積為2641.8萬畝,同比減少0.8%。其中,新疆自治區同比減少0.8%,甘肅同比減少1.9%。
全國棉區植棉意向面積較上年度明顯減少的主要原因分析:
1、部分地區受災,導致棉花種植收益下降。2012年8月中旬,受臺風“海葵”影響,安徽、湖北等部分棉區出現陰雨天氣,影響了棉花的生長發育;吐絮期間,河北、山東部分地區棉花也受到降雨影響,產量、質量均出現下降。在收儲政策保護下,今年籽棉收購價格雖然較上年有所上漲,但產量下降仍導致受災地區棉農植棉收益下降,影響了棉農的種棉積極性。
2、與其他作物相比,棉花收益波動較大。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逐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2013年每50公斤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由于種糧補貼較高,農民收益相對穩定且有保證,而棉花價格波動幅度相對較大,棉農抗風險能力較差,繼續種植棉花的意愿較低。
3、農村勞動力缺乏,無法滿足棉花種植所需的勞動力投入。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外出打工,留守勞動力不足,多選擇種植省時省力的糧食作物。相對而言,棉花種植周期長,管理難度大,成本投入多,因而種植積極性不斷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春播工作在明年3月份才陸續展開,國內棉花種植面積還存在較大變數。今年國家以20400元/噸的價格收儲皮棉,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棉農利益,緩和了植棉意向面積快速下降勢頭。下一步國內棉花市場形勢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最終植棉意向將隨政策、經濟形勢等因素出現新變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