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加速推進智能裝備制造體系發展
我國傳統粗放型生產模式正在向集約型生產模式轉變,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的提升,裝備制造業正向規模化、大型化、高效率、高精度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對智能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未來市場蛋糕可能將達萬億。有專家分析認為,智能裝備制造業年均增速有望達到25%。以此速度計算,到2015年智能裝備制造業產值將實現10000億元的目標,其發展前景看好。到2020年,將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具有國際力的先導產業,建立完善的智能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000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制造過程的自動化。
中科院計算機所專家提供的一份中國科學院信息領域戰略研究組《中國至2050年信息科技發展路線圖》的報告顯示,“據美國的歷史經驗,基于物理學的工業軟件(phyics-basedsoftware)引發了高科技制造業產品的革命,是美國高科技制造業產品的競爭力之所在。相對于操作系統和通用軟件而言,目前我國的工業軟件技術更加落后。發展工業軟件的首要要務不是編程,而是數學建模和算法設計,構建和推廣一個工業軟件產品大約需要20人以上的跨學科團隊專注工作5-10年,才能達到成熟的生產性使用程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在2011年國際現代工廠/過程自動化技術與裝備展覽會上表示,高端裝備制造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領域之一,其中智能制造裝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方向之一。
李東說,改造提升制造業、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的重要任務。實現由主要依靠規模增長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調整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成為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核心工作。
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紡機技術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大大縮小。其中成套棉紡生產線設備成績顯著,而且通過棉紡機械全面推廣使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帶動了其他紡機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進而提高了整個紡織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紡織行業的技術進步,2013年,中國紡機業將以信息技術為主導,著力提高紡機設備的智能化、網絡化水平,不僅要讓紡織企業能夠實現生產管理效率和產品品質的提高,而且能夠通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進競爭力整體提升。
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重點推進智能儀表裝備、智能裝備等四大類產品,其中智能專用裝備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機械、高效農業機械、智能印刷機械、自動化紡織機械、環保機械、煤炭機械、冶金機械等各類專用裝備,實現各種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義化,帶動整體智能裝備水平的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