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的“變化”與“變革”
中國面臨著兩個關鍵詞,“變化”、“變革”。不僅是紡織行業,這也是中國各行各業都在面臨著的兩個挑戰。而作為紡織行業在其中顯得尤為不易,紡織行業如何創新,如何進行產業升級?
品牌創新:老話題的新思路
品牌就像人生,一個好的商業品牌是應該有其自身的沉淀和堅持的,觀察國外紡織品品牌建設軌跡我們不難發現,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往往是本國的紡織品更容易受到青睞,這與國家的文化底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心理特征,乃至這個國家居民的身材特點等都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深圳歌力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夏國新認為,品牌創新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的,在夏國新看來,品牌是文化的一部分,品牌的崛起和文化底蘊的深厚與否是有著直接的聯系的。“最近大家很關注彭麗媛出訪時的著裝,通過這件事我們才發現,原來服裝在日常生活中有這么大的影響,有這么多人在關注,這就代表了中國人服裝文化消費的覺醒,然而這一切沒有文化作為基礎是不可能實現的。”夏國新說。
而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在談到品牌創新問題時,卻有著不同的理解,他認為,目前中國很多企業只是關注某一件產品的創新而忽視了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創新,而楊勛認為,后者正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最關鍵的因素所在。“創業難守業更難,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經營模式也需要跟著社會潮流的運動而運動,但這種運動并不像一件創新型產品一樣容易受到矚目,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經營管理的創新往往是企業非常容易忽視的。”楊勛如是說。
生態環保:企業邁出第一步是關鍵
一個行業態勢的成長成熟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上述嘉賓談到的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的準確把握以及商業經營模式的創新以外,紡織工業的“中國夢”同樣也離不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的紡織企業在環境管理模式、降低水污染、降低能耗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應該說,環保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企業對此達成了廣泛共識。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濮新達表示,海寧產業園正在朝著生態園區、綠色園區的方向發展。2012年,為了能“抬頭看藍天、低頭見綠水”,園區內27家重點污染排放企業積極參與,并制定了改革方案,同時,通過清潔行動的落實,園區企業不僅對廢水的把控更加嚴格,也把廢氣污染的危害意識提升到了新的階段。此外,濮新達也表達了對環保工作的些許擔憂,他認為,企業做環保往往是萬事開頭難,第一步最不容易邁出去,重要的是早日扭轉思想觀念,重視其環保工作,那么把這項工作長久地做下去也會容易很多。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印染企業中的排頭兵,背負的環保壓力可想而知,其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羅維新在談到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時表示,近年來,公司染整工藝技術顯著提升,產品質量和功能水平持續改善。棉型織物低溫漂白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廢水治理及中水回收技術的開發也成為了示范推廣項目。對此,羅維新說:“向他們這樣的企業,只有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才有能力將污染物控制住,因此,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力倡導研發,爭取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
行業夢想:在追求中升華
在“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紡織行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行業的夢想如何實現?實現路徑有很多條,但方向只有一個:即從規模增長方式向內涵式價值增長方式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有些企業尋求“走出去”戰略,有些企業則尋求“科學的營銷”戰略,不一而足。
常州市武進五洋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在追尋自己的中國夢的過程中所走的途徑是通過技術開拓來實現。董事長王敏其認為,經過6年努力研制出 “半鋼性玻璃纖維網革基布”,成為了“天宮一號”太陽能充電帆板上的關鍵材料,為我國航天、軍事等領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此,王敏其表示,加大紡機智能技術的投入,利用智能織造技術,實現未來行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再看看已經成功實現“走出去”戰略的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實現自己的“中國夢”時有哪些好的建議呢?董事長趙煥臣表示,大企業應把重點放在“品牌自主化、產品多樣化、經營國際化”方面;中型企業應該利用自己現有加工能力和經營能力,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小規模企業要發揮靈活快速的特點,多接一些批量小但利潤率高的訂單。而對于那些已經走出國門的大型企業來說,趙煥臣也給出了建議:“實現走出去的企業應充分了解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風俗, 實施本土化管理,方可無往而不利。”
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本次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結束時所總結的那樣,所謂創新,就是發現新價值、價值最大化。企業只有追求良性的規模擴張、有內涵的擴張才能保持自身創新能力的持續動力。當然,只有在能夠保持這股持續動力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談品牌創新、生態保護甚至是紡織行業的中國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