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 中國雅事 | 點一支香,與美好“香”遇
感格鬼神,清淨身心,能拂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閒,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黃庭堅《香之十德》你有多久沒有呼吸到美好的香氣了?久居于城市霧霾之中的人們,總有那么一瞬間,會想念記憶中的那一抹香……古人常用焚香來調劑寡淡的日常。《夢梁錄》云:“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適累家。”諸多雅興之中,尤以焚香為最。中國的香歷史都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時期,調香、熏香、評香已成
感格鬼神,清淨身心,
能拂污穢,能覺睡眠,
靜中成友,塵里偷閒,
多而不厭,寡而為足,
久藏不朽,常用無礙。
——黃庭堅《香之十德》
你有多久沒有呼吸到美好的香氣了?
久居于城市霧霾之中的人們,
總有那么一瞬間,
會想念記憶中的那一抹香……
古人常用焚香來調劑寡淡的日常。
《夢梁錄》云:“焚香點茶、掛畫插花,
四般閑事,不適累家。”
諸多雅興之中,尤以焚香為最。
中國的香歷史都可追溯至春秋之前,
盛唐時期,
調香、熏香、評香已成為高雅藝術,
香道文化儼然成形。
宋代,香發展到鼎盛,
香文化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文人雅士們相聚品香讀書,
常常一邊享受氤氳香氣,
一邊讀經談畫論道。
隔火熏香更是當時大家閨秀的必備技能。
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
盛家祖母請來孔嬤嬤教三姐妹禮儀規矩,
其中就很好地還原了隔火熏香的技藝:
松香灰、埋爐炭、堆成山形、戳出透氣孔、
放入隔水銀片或云母片、放香品,
整個過程必須凝神靜氣,動作輕而穩,
才能保證香的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
具有藝術觀賞性的印象,
也稱拓香或打香篆,
是制香技藝中的精髓。
它指將合香粉末
用模子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
如此更具優雅的儀式感,
制香人也能獲得更多詩情畫意。
而在追求簡約生活方式的現代,
「線香」成為了品香人的寵兒,
線香品法操作非常簡單,
只需擇一點燃,
放于臥香爐或立于香插中便可。
聞香,是一種心靈的治愈。
當香霧繚繞,
你的思緒亦隨之飛揚,
去到廣闊的遠方。
在那里,你與古代文人相遇,
沒有疏離,如久別重逢的老友。
一香燃燼,你依舊沉浸在思維里,
像在瓊樓玉宇中游歷了一番。
許久,你回過神,
心從未如此輕靈,
身體也空前放松。
繁忙的都市中,
著一身改良中國風,
品香悟道,樂在其中,
可減壓、袪躁、
靜心、養生、開悟......
質樸的面料、典雅的色彩,
與緩緩釋放的香氣相融,
讓人沉浸在一種舒適自在的氛圍之中。
那些精致的國風工藝:
刺繡、立領、盤扣……
在香氣的籠罩之下熠熠生輝。
它們穿越夢幻的時空,
仿佛一闋闕美好的詞句。
曼妙的改良國風長外套,
是一襲歲月的青衫,
將伊人的婀娜窈窕勾勒。
香氣在青衫上起舞,
伊人好似行走在詩意的云端。
服飾上充滿古典氣息的圖案
和藝術感十足的香印交相輝映,
上演著一場美與美的對話、
一次藝術和時尚的交融。
裙裾隨著香氣紛飛,
就像你天馬行空的思緒。
一切的美宛若在夢中,
一切的美又真實地被掌握在手中。
人的記憶也如那一縷縷香魂,
在時光中燃燒、輾轉,
終會如云煙般消散。
我們能做的,
是讓美好的那一部分記憶
吸納入我們的心懷,
然后繼續從容前行。
香道,是流傳千年的風雅,
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
當我們在享受西方香薰的美好之時,
也別忘了偶爾停下腳步,
點上一支香,與傳統的中式美好相遇。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