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機遇挑戰并存
近年來,緬甸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依靠當地低成本的勞工價格、豐富的勞動力及享受出口歐美關稅優惠等便利條件,被國際買家視作是尚未開發的成衣生產中心與下單采購的目標國。能創造大量外匯和就業機會的紡織服裝業被緬甸業界給予厚望,
緬甸作為新興成衣制造國,擁有的優勢包括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充足及輸歐盟免關稅與免配額等,此外,日本貿易振興會與經濟工商部提供的技術支援及緬甸國內市場6000萬的消費規模也成為支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緬甸商工總會主席WinAung表示,歐盟的GSP及歐盟與美國雙雙暫停對緬甸的制裁均有助于緬甸的成衣產業的發展。此外,緬甸為東盟10個會員國之一,2015年東盟經濟體全面建成時,緬甸也將與其他會員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老撾、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泰國共享有6億人口的消費市場與一致性的關稅優惠。
然而,近期國際業界的一些評論指出,緬甸紡織服裝業要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仍需面臨一系列挑戰。緬甸務工環境動蕩和產業配套設施落后等客觀因素仍將制約產業發展。一家英國的企業顧問公司Maplecroft在其“2013人權風險總攬”報告中指出,盡管過去一年半以來緬甸經歷改革,但在外國投資者眼中緬甸的風險形象仍然“極高”。2011年10月實施的勞工法允許工人舉行罷工及組織工會,勞工顯然意識到改善他們的工資及工作條件的時機已經到來。根據緬甸時報的報導,2012年5月1日~7月30日約有70家成衣廠的工人舉行罷工要求提高工資及較佳的工作條件。同時,既使緬甸制衣工會已成立訓練中心及技術學校,但在仰光地區,要找到并留住熟練的成衣廠工人仍然是個問題。成衣廠抱怨工人一旦培訓成為熟練技工后,就離廠跑到泰國邊界的工廠去找更高待遇的工作。
緬甸成衣制造業在全球市場競爭力薄弱的另一原因,就是生產力品質仍然低于越南、柬埔寨及孟加拉國。去年底,仰光電力供應局宣布自2013年1月1日起,仰光地區的幾個工業區將從下午4點到晚上11點實施停電。所有紡織廠與幾乎全部成衣廠,都必須自備柴油發電機補充部分電力。據調查,緬甸成衣廠電力總成本約為勞工總成本的30%~40%,最嚴重的是,因電壓不穩定,使廠商的紡織機器設備加速折舊。
除了紅麻和黃麻外,棉花也是緬甸的主要農作物之一,但由于上游產業配套設施落后,須導入投資以支援快速擴充的出口成衣業。業界呼吁,為了有利于紡紗及染整業吸引投資,工業洗滌設備及配件與包裝材料的生產,應制定特定獎勵措施或調整進口關稅。今年4月1日起,緬甸商務部核準所有進/出口均免輸/出入許可證,成為政府推動產業發展而踏出的第一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