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制造的紡織面料和服裝都大出風頭
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爵士和英國商務部長文森?坎布爾(Vince Cable)這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人,卻在去年十一月同時現身,堪稱英國國產紡織品復興的好苗頭。“新曙光”——二人在一次會議中就“重建英國紡織制造業”提出了一個頗具樂觀意味的議題。會議上,英國紡紗、紡織、編織和后整理產業中的佼佼者之間展開了對話,他們中有Johnstons of Elgin,Abraham Moon和W T Johnson,盡管紡織服裝離岸外包的數量激增,但他們依然為生存下來的英國企業構筑了聯合戰線。
會議傳達了出這樣的訊息,在英國存在具有生存能力的,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可以繁榮發展的紡織品市場。但這需要更多的英國本土品牌,以及國內主要分銷商的特別關注,并給予它們更多的訂單。
這一訊息實在鼓舞人心。舉例來說,哈里斯斜紋呢是最具代表性的英國布料。這些布料僅使用在外赫布里底群島出產的蘇格蘭羊毛進行紡紗、染色并進行編織,現在正被大量的品牌和分銷商采用。諸如Topman,John Lewis,Marks and Spencer,Brooks Brothers,United Arrows以及東京的Freak’s Store,這些不同連鎖店和商店中的男裝夾克使用的都是這種布料。幾年之前,耐克(Nike)曾使用它制作球鞋,而現在,哈里斯斜紋呢深受包括加拿大的Viberg,法國的Aigle,Clarks,Converse,Vans,Alfred Sargent以及Dr Martens在內的眾多品牌所喜愛。它甚至被用于英國設計事務所Kahn Design特定的路虎衛士(Defender)的內飾設計之中。
服裝產業同樣表現出對英國制造的興趣。在過去四年中,人們對于擁有英國國產服裝的興趣日漸濃厚。“www.makeitbritish.co.uk”和“www.manufactureandindustry.blogspot.co.uk”這樣的獨立運營網站反映了這種趨勢,但這些網站的出現也提醒人們,在消費者和店鋪、品牌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鴻溝,人們對于貨品和制造者的情況所知甚少。只能說,不列顛工廠不乏優秀的制造者,可惜他們都不太擅長營銷之道。
人們通過口碑相傳尋找優秀的生產者,而那些最優秀的廠家因終年忙碌而無需開發新客戶。2010年,在擔當英國時尚與紡織品協會(UKFT)行政總裁的短暫任期內, 我建立了一個英國生產商的數據庫,并命名為Let’s Make It Here (www.ukft.org/letsmakeithere/)。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嘗試,目的是為英國現有的制造商建立全國名冊,在紡織服裝制作的每個階段中涉及的公司都將被收錄其中。這個數據庫對于制造商是免費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查詢。但是,很多享有盛譽的工廠告訴我說:他們并不想被列于其上,因為會收到太多的咨詢——有的來自想要打樣的學生,也有沒錢的小設計師,不會對英國物價買賬的跨國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被劃分為“浪費時間”的人。
大力度的產業支持
盡管如此,關于英國制造業復興的話題還是吸引到一些重量級的支持者,比如自我標榜“掃貨女王”的Mary Portas。這位曾經的Harvey Nichols的視覺營銷師現在成為了一個高調的電視人,她策劃了一期關注大曼徹斯特區一家前女式內衣工廠的電視節目,這家工廠現在開始重新生產Kinky Knickers品牌的女式內衣,這些內衣的零售價為10英鎊。現在House of Fraser, Liberty,Marks & Spencer,ASOS,Boots,Selfridges和John Lewis都是它的承銷商。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需求量早已超出了這家原本只有14名機工的小廠的生產能力,許多款式經常性斷貨。
從非娛樂的角度來應對這個議題的是80歲的自由民主黨貴族,Alliance勛爵。他是新曙光會議召開的主要幕后推動者。他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David Alliance”。這位出生于伊朗的企業家17歲時帶著14英鎊來到英國,最終建立起Coats Viyella,這家企業一度躋身世界最大的紡織企業之列,在2003年最終倒閉之前它雇傭了65,000名員工。Alliance勛爵倡導復興英格蘭西北部的紡織制造業,并呼吁政府對此提供幫助。他是自由民主黨的資助者,因此至少他可以指望該黨的Vince Cable充滿同情心地聽取他的雄心壯志。但大多數評論者都認為英國當局或其他任何人都不會在未來幾年內給予制造業實質性的金融投資。
紡織服裝產業中的點滴進步看上去都要依賴自力更生。現存的英國制造商們正在通過一系列可喜的舉措緩慢地提升英國制造的產量。May Trading是一家享有盛譽的男式外套制造商,廠址位于倫敦東部,斯特拉特福奧林匹克體育場附近。其董事Matt Lea剛剛在這個區域開辦了第二個制造車間。他原有的車間每季度可以生產約15,000件服裝,而新的工廠在2013年秋季完全投產后,生產水平會略有提高,大約每周能生產400到700件夾克。Lea也是英國傳統男裝品牌Common People的合伙人,該品牌“代表一種對于傳統的回歸,通過注重品質、工藝以及就地取材,為消費者提供獨具魅力的現代產品”。
“我們全部外套與長褲都是在英國本土制造,到2013年秋季,我們還將在此生產大部分針織品和襯衣。”Lea表示。“Common People在日本,中國香港和美國的銷量都很好,如同美國制造或法國制造標簽對于那些老字號品牌上一樣,英國制造的標簽對我們同樣很重要。”
Common People的服裝由Kestin Hare設計,他曾是Nigel Cabourn品牌的首席設計師。Cabourn品牌或許是一個最為出名的本土制造案例,它的設計師承諾百分百英國制造,但是它的高端系列也以高昂售價聞名,例如他的哈里斯斜紋呢“攝影師夾克”售價1095英鎊。像許多較年輕的英國制造品牌一樣,Common People采用了更為親民的價格路線,例如一件運動夾克售價180英鎊。但值得注意的是,Cabourn面料多為英國制的高級布料,而Lea則更多選擇那些相對便宜些的意大利產布料。
Lea現在正在與Ben Marden進行襯衫生產談判,Ben Marden是一個香港發跡的倫敦人,經營一家名為The Limeys的服裝設計與制造公司,旗下有日常生活品牌和沖浪品牌。在并購了倫敦北部托特納姆一家土耳其服裝廠之后,Marden準備在此建立一條小型生產男式時尚襯衣的生產線。由于臨近托特納姆熱刺足球俱樂部在白鹿巷的場地,因此該生產線被稱作“白鹿”,生產車間將在2013年初投產。為了能讓“白鹿”開始運作,Marden在香港找到并購買了部分八十年代的日本專業平縫機,進行修整后送到倫敦。 Marden表示:“除非產品真的很好,否則不值得冒這種風險。它必須要比來自葡萄牙的競爭產品更好。帶著這種想法,他考察了不同種類的機器。目前打算采購一個Reece S2襯衣扣眼鎖縫機,盡管這些機器現在已經很罕見。
“機器荒”與技術斷層
Marden對于無法找到合適機器的憂慮提醒了我們,由于對離岸采購的趨之若鶩致使英國服裝產業的基礎設施在過去三十年中嚴重衰退。除了缺少合適的機器,還存在著明顯的技術斷層。盡管Portas的宣傳計劃呼吁年輕人去服裝制造業尋找他們的第一份工作,但事實是制造廠中的大部分技工都在50歲以上,而幾乎所有新雇員都是亞裔,東歐人,中東人,希臘人或是土耳其人。工廠負責人會迅速告訴你,英國的年輕人還沒有達到因產生制造東西的想法而激動的地步。
Dean Batty先生是Cro’Jack的運作者,Cro’Jack是一個深受航海影響的英國老字號商標(它是以一種航海裝備的零件“cross jack”來命名的)。這個品牌是同LS Manufacturing合作創立的,并且由LS Manufacturing負責主要生產。這家坐落于伍爾弗漢普頓的繁忙工廠,為高端英國品牌和零售商生產優質的精選品。從十月起,Cro’Jack在倫敦的Covent Garden開立了一家街頭小店,這個經歷讓Batty了解了許多消費者對英國制造標簽興趣的信息。“對于孩子來說沒什么不一樣的,但是35歲及以上的人們就會對此有很大共鳴,”他這樣說。“事實上,顧客的年紀越大,他看到這個標簽就會顯得越開心。而且這個標簽還對外國的顧客,特別是美國人具有吸引力。Cro’Jack在美國Saks的經營情況非常良好。”
Cro’Jack和Common People這樣的品牌以及其它更早成立的品牌,如Nigel Cabourn,D S Dundee,S E H Kelly,Albam以及Private White VC(本身是曼徹斯特工廠Cooper &Stollbrand的一個分部)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代表了英國制造的水平。它們的體量都相對較小,一些評論者認為只有當英國的跨國服裝公司開始更多的本土生產之時,英國制造業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復興。在Batty在其所屬的產業中還提及了FML,這是一家新近在萊斯特開工的制造廠,由Bhav Mandalia經營。Bhav Mandalia的家族公司曾經在東米德蘭生產,但在很多年之前遷到了突尼斯。新開工的生產廠擁有25名機工,主要生產5袋牛仔褲和卡其風格的休閑褲。盡管和小品牌之間的合作輕松愉快,他還是希望能夠獲得那些來自高街品牌大鱷們的訂單,那些訂單雖然要求的生產周期短,但利潤非常豐厚。
FML代為生產的品牌還有Joe & Co,這是一個由Josef Schindler運營的位于曼徹斯特的牛仔裝專業品牌。“我們的入門級牛仔褲在土耳其制造,使用土耳其的斜紋布,在英國以60英鎊到70英鎊的價格出售。我們也出售日本生產的使用日本棉布斜紋布制造的牛仔褲,零售價在185英鎊到200英鎊。在FML生產的話,我可以在英國制牛仔褲上使用日本斜紋布,零售價為135英鎊到150英鎊,這個價格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更加容易接受。” Josef Schindler說。“Bhav在英國已經有了一家打樣洗水工廠,但他可以在極短的周轉期內把牛仔褲送到突尼斯的洗水廠中。”
Hiut Denim在威爾士的Cardigan生產斜紋牛仔褲,這一最新創舉來自創立了Howies良心品牌的David Hieatt。同Joe & Co一樣,他為產品制定了不同的價位,使用由日本Kuroki斜紋布的牛仔褲售價為230英鎊,而使用土耳其有機斜紋布的產品售價則為130英鎊。
對于George at Asda,River Island,Topshop,John Lewis,Marks & Spencer以及Asos如何高舉愛國旗幟增加從英國本土制造商處的采購材料,媒體的報道向來屢見不鮮,談論支持英國制造業已經變成一種流行話題。幸運的是,Topshop在很多商品領域中都使用了英國工廠,從基礎款和流行的毛線衫到飾品,成衣,外套和時尚單品。采購主管Emma Wisden說:“在總部附近生產意味著產品開發過程可以在幾天內完成。我們略為高端的精品系列大部分在英國生產。去年,通過核心部門,我們在英國工廠的采購量增加了60%。”
像Asos這樣的在線零售商,以及像Topshop這樣的快時尚跨國公司對英國工廠的使用比人們想象的要多,因為他們需要開發新的設計或是快速再生產暢銷款。與主要的基礎生產線相比,這類商品的生產規模要相對小些,這不僅僅是因為在英國已經沒有大規模的制造商了。如今的生產車間——或許這個詞要比工廠更加準確些—— 一般只有數以十計的工人數,而不是數以百計。
位于南約克郡卡斯爾福德的Burberry工廠也許是英國最大的服裝工廠,他們有650名雇員。Barbour生產他們經典款防水棉外衣的工廠位于南希爾茲,這里有大約150名雇員。Johnston在埃爾金的紡織車間有485名勞動力。擁有150名機工的LS Manufacturing是較大規模的貼牌生產車間之一。
對于跨國公司那種“人人分一杯羹”的作秀,一些憤世嫉俗者并不買賬。就在圣誕節之前,Debenhams宣布要推出一個英國制造的商品系列,并邀請制造商們前來洽談。“聽起來就像一次投標,”一名老資格的英國供應商不無疲憊地對我說。“一旦進入了投標,那么它就會以工廠間的價格戰來結束。”
Henry Butler是一名顧問,他是設計師、品牌、零售商和面料服裝生產商之間的橋梁。他指出,英國的價格結構就意味著,高端品牌在這里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如果生產者能夠建立一個自己的品牌,那將成為一個有力的優勢,就像Common People和Cro’Jack那樣。“像Next和M&S那樣的主要廠商正在使用更多的英國產紡織品,但它們會被運送到世界各地去加工,然后再運回英國來。英國的服裝生產正在增長,但這里的價格要高于高街品牌跨國公司的平均水平。有許多的小生產商,為高端市場制造少量的商品,很難看出他們有獲得實質性發展的機會。”他說,“英國的針織品和粗呢大衣之類的外衣生產都很完善,甚至褲裝生產也在變好,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沒有一家生產商會以規模化生產的方式做定制,高端的Jermyn街品質的男式襯衣很常見,但更隨意,更休閑的定制款式就很少見了。
Butler看到了一些品牌的潛力,它們不通過批發代理,而是直接進行零售,以增加某些類別商品在英國的產量。“如果加上批發商的利潤后,產品價格會高到大部分消費者無法承受。”他評論道。
讓“英倫創意”付諸生產
站在服裝領域的最高端,吸引世界頂級顧客的訂單和媒體的友善關注,對于倫敦時裝周T臺的設計師們來說可能很容易,而找到合適的人來加工成衣,并在之后四至六個月中送進商店售賣才是真正的困難。
如何找到把英倫創意變為現實的國內制造商,成為了困擾高端市場多年的難題。不過歸功于一項名為“設計師—制造商創新支持中心”(或叫DISC)的舉措,這個難題有望得到改觀,中心儼然就是一個制造商們的信息交易所,它將整理數目驚人的倫敦本地制造商信息,而這些制造商大多擁有制作復雜服裝的特殊技能。
另一個有助于英國時裝生產復蘇的跡象,來自由Wendy Malem運作的DISC。Wendy Malem通過倫敦時裝學院的一個分支機構——時裝企業中心來幫助設計者與生產者取得聯系,她在這一領域具有十余年的經驗。“從2012年之初,我們已經通過DISC認證了倫敦的大約150家服裝制造企業,其中有82家公司我們很樂于推薦給倫敦時裝周的設計師們。”Malem說,“DISC的地址在哈克尼,而我們有很多工廠在倫敦東部,但時裝公司卻遍布整個倫敦。這些工廠通常由8到12個工人的小車間組成,其中有5到10名機工,其他人則是裁樣師和技工。有趣的是,這些工廠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想要專攻高端市場的制造專業人士在近三年中開辦的。”
DISC主要與倫敦時裝周的設計師合作,這提醒我們——英國制造業的團體多種多樣。在高端的男裝外套和夾克面料市場,或是類似羊絨針織或高品質沿條工藝鞋的專業生產領域,英國依然擁有良好的出口銷量。一家名為Enterprise Scotland的經濟發展統計機構的研究表明,有超過200家國際時裝品牌同蘇格蘭供應商合作,有些合作關系可以上溯到五十年前。在2012年秋季,一家叫Barrie的羊絨生產商因被香奈兒收購,從其母公司the Dawson Group的財務危機中幸免于難。如此幸運著實讓人欣慰。
英國紡織品服裝的制造部門可以提供大約100,000人的工作崗位。但這個總數同時包括了家庭作坊和高科技性能紡織品等不同領域中的工人。那些在時尚紡織品服裝等所謂“美學”領域中工作的人數就比較難以確定了,但很顯然,專業的工業行業的確存在。目前,受傳統文化的靈感驅動,英國時尚正在把注意力投向男裝市場,與此同時,英鎊兌歐元和美元的匯率水平也很有利。英國制造業的支持者們希望這個產業即使在這兩個利好改變之后,依然能夠足夠穩健,排除萬難,贏得發展。而當一些樂觀者夢想制造業領域創造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之時,那些更為謹慎實際的人則認為當務之急是承認、維系并保護幸存下來的這一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