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購成瘋 實體服裝店節節敗走路在何方
天氣漸漸熱起來,姑娘們也已按捺不住愛美的心,忍不住要去淘幾件漂亮的衣服,但也有部分細心的姑娘發現,市區里大大小小的服裝店,有的關門歇業,有的雖然還在營業,但大門上已經貼出“店鋪轉讓”的告示。這些服裝店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讓原本處于“旺季”的服裝店掀起如此集中的關門潮?對此,記者經過多方了解,一探究竟。
探訪 實體店節節敗走
在解放路中段,一家女裝店正在甩賣庫存女裝,屋內貨架已經基本清空,只在店鋪外的展架上擺著幾十件套裝,“所有女裝49元起,我想趕緊賣完這些就不干了,這房子已經轉租了。”老板娘邊擺弄門前的庫存女裝邊說。
隨后,記者走訪了振興路上的服務店發現,門上貼著出租廣告的店鋪有10余家,其中有較大的品牌服飾專賣店,也有一些小型店鋪。“附近的店鋪大多是春節以后搬走的,現在仍有店面在陸續關門。往年這個季節,是服裝的銷售旺季,可今年的銷售一直平平淡淡,沒什么大的起伏。”長年在文化路經營超市的老板說。
青檀路上,有不少店鋪已經人去店空,大門緊鎖,在臨街的玻璃櫥窗上貼著“轉讓、出租”的字樣。在文化路路南,這種現象很普遍。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短短100米內,5家服裝店關了3家。
眼下,隨著網購成為流行趨勢,實體服裝店的小老板所經受的挑戰越來越大。“最近能明顯地感受到進店來看衣服的市民多了,而真正買衣服的市民少了,尤其是像我們這種品牌店。”面對這種情況,解放路一家品牌服裝店的銷售經理感到無奈。他說,這兩年,網購對實體店的沖擊十分明顯,門店業績出現明顯的下滑、囤貨量日益增長。各服裝品牌也都面臨營業額下滑的“尷尬”處境,使得不少品牌服裝店只能靠關閉實體店、推出超低折扣價,縮小與網店之間的價格來維持生計。
“剛剛看到電子賬單明細時我嚇了一跳,從3月22日至5月12日短短50天的時間里,我竟然花了4612.8元,其中衣物、鞋子的支出3156.08元,占了總支出的68.42%。”最近剛學會網購的孫遙對記者說。在記者隨機調查的5位80后女士中,4位表示衣物的支出占總支出的份額較大,而且實際網購開銷遠比自己預算的多。
追因 成本過高 客源分流
“雖然生意還算不錯,可是到年底一算賬,一半以上的利潤基本都交給房東了,尤其是最近兩年,房租漲得厲害,就拿我這間53平米的店鋪來說,平均每月要4300元的租金,僅這一項就是不小的支出。現在,一件衣服實體店即使有50元的毛利,都賺不到什么錢;如果在網店,只要有十幾元的利潤就可以賣了。”在吉品街經營一家女裝店的曉珊介紹道,現在像她這個年齡段的店主不少都動起了網上買賣的心思。
記者調查發現,一家普通的服裝店一個月的成本維持在6000元—7000元左右,而網上服裝店,因為省去了店鋪轉讓費用、裝修費用、租金費用、水電費用、員工工資、稅務等繁多的費用開支,其經營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很多時候不需要經營者去進貨,直接避免了壓貨的風險。盡管實體服裝店仍堅信自己在品牌質量和可觸視方面有著網店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他們也不得不正視網店帶來的“透明沖擊波”。
“我們做服裝生意最怕的就是人氣不夠。”中天步行街某品牌服裝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據了解中天步行街最初是在興安街和南馬路商城的雙重帶動下發展起來的。后來吉品街整改,市民對此條商業街的依賴也大打折扣,加之,城區居住人口逐漸向南偏移,使得該商業街也漸失人氣,服裝店也跟著黯然失色,紛紛轉讓、出租。
過去10年,市民買衣服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去南馬路商城,要么去八大批發市場。現在,不僅振興路新興商業圈已經成規模發展,同時,各個社區都有了自己專有的區域商圈,而一些大型綜合體商城也在不斷搶占市場份額。“如果想進駐大型綜合體商城,單單是進場費就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在曾經敗走中天步行街的服裝商戶葛先生看來,這條街早已不適合個體服裝商家生存,房租日漸高漲、利潤日漸萎縮。
求變 服務、質量、價格
幾年前,如果你在沿街擁有一個實體店,并且裝修不錯,月入數千是常事。但如今,高額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讓不少服裝經營者面臨困境,一些新手甚至賠本溜走。面對網上服裝店不斷“蠶食”實體服裝店的市場份額,令經營者更感到悲哀的是,不少服裝店、專柜,逐漸淪為網購一族的“試衣間”。“店里試衣網上買”的消費形態,直接沖擊了實體店的生意。眼下,一些實體服裝店經營者紛紛調整思路應對網上服裝店的沖擊。
在龍頭路附近經營一家服裝店的李女士,雖然涉足服裝產業時間不長,但生意做的可算風生水起。很顯然,該店所處的地段并不優越,不在核心路段不說,很多人逛街時根本就走不到這里,記者也是找了幾圈才找到這家小店。說起自己的生意經李女士一臉自豪:“我們現在主要做一些熟客生意了,每次店里來了新款式我都會發信息給老顧客,顧客生日還會有折扣,我還會給她們搭配服裝,這些心思都是琢磨出來的,不少新的年輕顧客都是老顧客介紹的。許多習慣逛街的人覺得眼見為實,萬一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還能索賠,不像互聯網那樣虛無縹緲,而且價格方面和網上價格相差不大。”
在青檀路附近某時尚女裝店里,記者看到,這里的服飾并不多,店主周女士在開實體店的同時,也在網上注冊自己的網店。網上服裝折扣低,但是看得見摸不著,消費者對面料質地、尺碼大小的判斷,只能連蒙帶猜。網店上標注實體店的地址,就會讓顧客感到更踏實。同時,本地的顧客從網上選購好商品后,還可以直接來實體店取貨,還能省下快遞費。網店的優勢,在于不擔心像實體店那樣造成貨品積壓,也不占用太多資金。網店的優勢,讓周女士很快嘗到了甜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