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未來仍有高增長時期
前四月紡織行業總體運行平穩
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紡織行業景氣指數59.17,比2012年的四季度提高了0.56%。國際定單指數達到60.92%,增速水平要比上年年底有明顯加快,提升了6.81%。前四月,紡織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45.63億元,紡織企業的利潤率為4.57%,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了2.11%。服裝產品的價格在一到四月提升11.83%,剔除產品價格的因素,服裝產品出口數量提升了7.19%。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統計部處長劉欣表示,今年前四月,國內紡織行業外需有所改善,伴隨政策環境的放寬,紡織行業生產規模、出口規模、內銷的規模都在繼續提升,區域調整步伐在加大,業利潤也在持續的增長,盈利能力在增強,行業才出現了一個景氣度有所提升的表現。
紡織行業國際市場占有率下降
數據顯示,歐盟、美國、日本三個主要市場占我國紡織市場出口總量的40%,比2011年下降了25%。今年前四月,我國對歐盟紡織品市場占有率為37.51%,下降1.04%,對美國紡織品市場占有率為36.33%,增長0.75%,對日本紡織品市場占有率占有率為69.74%,下降-2.28%。對此,高勇表示,歐盟經濟處于經濟調整期,國際經濟環境總體難言好轉,過去紡織行業所依賴的出口拉動為主的增長已經結束。
對于我國紡織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下降的原因,高勇認為是兩大因素影響,原料的制約、產要素生產成本上升的制約。他認為,我國國產棉花質量差,“三絲”問題難以解決,同時高棉價、用工成本的提高也提升了企業產品的成本,使得我國紡織企業國際競爭力減弱。
未來紡織行業仍有高速增長機會
對于紡織行業的發展趨勢,高勇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打造,城鎮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對于紡織行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6078美元,北京上海等GDP都超過了人均15000美元,全國平均GDP超過6000美元,但是農村GDP部分低于3000美元。
高勇認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我國現在的城鎮化率大約是37%,加上2.6億農民工,城鎮化率能達到51%,在剩下的49%里,如果20%的人口在今后的十年中能陸夠續進入城鎮,那么農村人均GDP將進入3000至6000美元的區間。在這個階段,紡織品服裝的需求會猛增,紡織工業仍然會有一個比較高的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