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日前召開的2013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上,國內7家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聯合發布了其首份社會責任報告。這7家產業集群的報告涵蓋了4000億元以上的紡織服裝業產值,超過18000家紡織服裝企業,以及約70萬紡織服裝行業員工。我們不難發現,這7家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不僅各有特色,更是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同時也是我國產業集群中的優秀代表。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對這7個產業集群的發展歷程及未來藍圖進行一個全方位的梳理,與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成功經驗。
石獅是我國重要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市場經濟進程中早期的實踐探索者之一。經過30 多年的發展,石獅的紡織服裝產業已經從最初的簡易服裝“洋貨”市場發展成為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涵蓋紡織、紡機、漂染、成衣加工、輔料生產以及時尚設計、品牌策劃、市場流通等多個領域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集群優勢明顯。
縫紉社里走出大市場
說起石獅市的紡織服裝產業,可以回溯到建國初期。20 世紀50 年代初,“石獅縫紉社”成立。這是一家公有制企業,裁縫師共有50 多人,分為5 個小組。當時,作為石獅唯一一家裁縫店,當地人的衣服都是在縫紉社里量身定做的。
20 世紀60 年代,作為著名的僑鄉,在石獅的新華路、大侖街以及中百、鐘表商店附近的中心地帶出現了繁榮的僑貨市場,人們開始經營通過僑眷購買或者僑眷寄售來的進口服裝、布料等商品,人稱“故衣攤(估衣攤)”,消費者大多是本地群眾,“故衣攤(估衣攤)”可以說是石獅服裝市場的最初形態。
20 世紀70 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整個神州大地,大量“洋服”源源不斷涌入石獅,石獅的“故衣攤(估衣攤)”也迅速發展起來。隨之許多家庭就把家里的縫紉機利用起來自己做服裝,家庭作坊由此誕生。
20 世紀80 年代,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以率先發展商品經濟為特征的打基礎時期開始了,石獅人率先創辦各類鄉鎮企業。經過不斷發展,石獅以服裝款式新穎、種類齊全成為全國有名的服裝市場,曾經創造了“鋪天蓋地萬式裝、有街無處不經商”和“全國跑石獅、石獅跑全國”的繁榮景象,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香港”。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隨著石獅建市和“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先試,石獅的紡織服裝產業開始進入以綜合改革試驗為動力的高速發展時期。同時,石獅市紡織服裝同業公會的成立,使石獅上百家同行凝聚在公會的旗幟下,齊努力、同發展,共同推動石獅的紡織服裝產業升級,提升“閩派服飾”的影響力。
石獅作為民辦特區和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從改革開放特別是1988 年建市以來,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斗,把石獅市從一個沿海集鎮發展成了一座高度開放的新興工貿港口旅游城市。如今全市民營企業達1 萬多家,民營經濟創造的產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90% 以上,全市上市企業8 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41 家,被《福布斯》評為“中國最具商業活力的沿海開放城市”。
石獅,以紡織服裝產業立市、強市。如今石獅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涵蓋紡織、紡機、漂染、成衣加工、輔料生產等領域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集群優勢明顯。其休閑男裝、運動裝、童裝等產品系列,在全國市場占有較大份額,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紡織服裝重要生產基地、采購基地和流行趨勢發布基地。2002 年,石獅市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首批授予“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稱號。同期,石獅所轄的靈秀、蚶江、寶蓋、鴻山四個鎮和鳳里街道分別榮獲“中國運動休閑服裝名鎮”、“中國西褲名鎮”、“中國服裝服飾輔料名鎮”、“中國休閑面料名鎮”和“中國童裝名鎮”稱號。
集群推動產業發展
2005 年以來,石獅以海西建設為契機,加快與中國臺灣紡織服裝產業的對接,加快技改和自主創新為主要內容的轉型升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蓬勃發展。福建省在制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中,將石獅作為全省紡織服裝支柱產業的中心城市,進一步確立了石獅作為閩派服裝發源地和集散地的地位。
而隨著服裝產業的發展壯大,產業集群也在其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石獅市的“一區三園十基地”已經成為石獅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載體。“一區”——石獅經濟開發區;“三園”——靈秀服裝創業園、寶蓋科技(服裝)工業園、寶蓋鞋業工業園;“十基地”——臺商投資基地、鳳里童裝基地、蚶江西褲基地、寶蓋小五金基地、印刷包裝基地、永寧體育用品基地、靈秀運動服裝基地、祥鴻錦布料染整與集控治污基地、祥芝海產品深加工基地、海峽科技孵化基地。
此外,專業市場的形成與快速發展,也成為石獅市服裝產業和服裝品牌在國內外快速擴張并形成一定影響力的有力推手。石獅市專業市場,其一是面料市場,由鴛鴦池、金匯、南洋路相連接的商業圈為主組成;其二是服裝市場,以服裝城、大侖街、僑鄉商業城、步行街、鎮中路等為主;其三是服飾輔料市場,以洋下、塔前輔料市場為主;其四是紡織服裝機械市場。全市共有12 條以服裝為主的商業批發街,5 個專業服裝批發市場和商業步行街,還有總投資超過15 億元的石獅服裝城。石獅鴛鴦池紡織面料市場是全國五大紡織面料市場之一,會聚了來自東南亞及全國各地1000 多家布料供應商,年銷售額超過150 億元,長期引導中國休閑面料流行潮流;此外輔料市場、縫制機械在石獅已經形成重要的要素市場,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的紡織服裝商圈正在形成和崛起。
可以說,如今的石獅市已經堪稱為紡織服裝的超級航母,而作為石獅的支柱產業,紡織服裝占全市工業產業比重超過60%,對GDP 的貢獻率超過65%。2012 年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年產值達600 億元,相比2011 年增幅達20%,占工業總產值的51%。2012 年石獅規模以上(年產值以2000 萬元以上計算)工業銷售產值664.84 億元,增長17.7%,其中紡織服裝業完成銷售產值339.7 億元,增長22.4%,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的51.1%。經過不斷推動轉型升級,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集聚優勢日趨明顯,產業新特色逐漸形成。現有中國馳名商標8 個,福建省著名商標59 個,品牌總量躍居全國縣級市第二位,涌現出富貴鳥、斯得雅、野豹、愛登堡、帝牌、彬伊奴、卡賓、威蘭西、高爾普、蓋奇、皇寶、斯舒郎、迪娜、季季樂、周織等一大批 “閩派休閑服飾”優秀企業。
{page_break}
從快速發展到“二次創業”
在我國,很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在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后,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很多都遭遇到新的發展瓶頸,在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和新的增長點方面顯得力不從心,而石獅市持續穩定發展,其中除了其產業基礎的雄厚,更多的還是源于其前瞻性的發展思路。
毋庸諱言,以石獅市為中心的整個“服裝板塊”,雖擁有紡織服裝及配套企業一萬多家,但也存在產業轉型升級任務重、產業成本不斷上升,國際市場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和制約,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布局的結構調整和升級發展, 必須通過加快發展得以解決。
剛剛發布的石獅市《紡織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未來石獅將以國際化的視角,促進紡織服裝及配件產業向高端環節延伸,以“時尚與產業的結合”、“時尚與市場的結合”、“時尚與品牌的結合”為抓手,以石獅服裝城為核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塔前服裝輔料市場和機械市場、洋下服裝輔料綜合市場,建成獨具特色的國內最完整鏈條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形成海西以石獅為中心的紡織服裝產業經濟圈,確立石獅在紡織服裝及輔料產業的國際地位,塑造石獅國際品牌形象。
據了解,石獅市將努力打造集研發、設計、制造及交易為一體的世界級的紡織服裝時尚之都,力爭到2015 年紡織服裝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600 億元,培育10 家年銷售收入10 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由此可見,在石獅市的發展目標中,石獅市的紡織服裝產業是一局“大棋”,而這局棋更需要在戰略的角度上進行全面的布局。
為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做大做強,切實實現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的華麗轉身,在下一階段,石獅市市委市政府將著力做好產業公共平臺建設,包括:紡織服裝總部經濟區、紡織服裝創新發展云平臺等十大產業平臺建設。同時,積極構建以技術研發、質量檢測、產權保護、營銷策劃、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
此外,石獅染整行業是全國印染產業聚集區之一,在福建省乃至全國紡織印染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對于“時尚”的打造,也是石獅市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為加快與國際接軌,石獅以“米蘭”作為標桿,提出打造“東方米蘭”發展戰略,制訂實施“米蘭計劃”,學習借鑒米蘭的成功經驗。按照“定制化、個性化、高檔次、小批量”方向,加快發展服裝、面料創意設計產業,吸引、培育和集聚人才;鼓勵服裝、面料創意設計師以各種方式向生產企業延伸,打造以服裝、面料創意設計師為主導的、增值能力強、競爭能力強的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群,努力把石獅建成中國的“米蘭”、世界的服裝名城。
過去,石獅曾以“改革石獅”而享譽全國。如今,在“二次創業”的征途上,石獅人高高舉起“質量石獅”的大旗,推動石獅紡織服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