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產業“東桑西移”創造共贏格局
目前,中西部地區已從繅絲初加工逐步擴展到捻絲、織綢、服裝、綜合開發等環節,加工鏈條不斷延長,企業效益明顯提高;東部地區絲綢產業通過打造面料、服裝、家紡等特色產業基地率先實現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在“東西合作”的背景下,我國絲綢產業實現了整體優勢互補和產業鏈的共贏。
我國絲綢行業如何更好地在新布局下正確定位、合理規劃,形成最佳的發展模式,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東桑西移”創造共贏格局
在“東桑西移”的進程中,中西部地區絲綢產業的快速發展解決了東部絲綢企業的后顧之憂,使它們能夠更加專心地投入到品牌、研發、營銷、貿易、資本等領域。同時,中西部地區獲得了來自東部企業的繭絲訂單,得以不斷提升蠶桑產業規模,促進農民增收。在“東西合作”的背景下,我國絲綢產業呈現出了東部、中西部優勢互補和產業鏈共贏的格局。
繭絲產量得到保障
在中西部蠶桑發展政策的鼓勵下,經歷2009年低谷之后,我國的蠶桑產量實現企穩增長。2012年我國桑園面積達到了1262.46萬畝,桑蠶發種量1672.72萬張,絲產量達到12.6萬噸。
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秘書長覃鋼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廣西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繭絲生產基地,蠶繭的絕對產量占全國40%,生絲的絕對產量占全國30%,廣西在“東桑西移”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前幾天,浙江一家大型絲綢公司的董事長來廣西考察繭絲原料,來了以后他感嘆沒想到如今廣西的繭絲行業發展會超出他的預料。目前廣西的繅絲企業幾乎100%都使用自動繅絲機,所產生絲質量整體提高,總體上可以達到3A或4A,個別好的企業甚至可以達到4A或5A。我們歡迎行業的專業人士來廣西考察我們的繭絲行業,一定會讓你對廣西的繭絲行業產生新的認識。”覃鋼說。
盡管廣西的絲綢產業主要集中產業鏈前端,織綢、印染環節比較薄弱,然而廣西50%的繅絲企業都擁有來自東部地區的絲綢企業所投資的股份,在與東部地區的絲綢企業的多年合作中,廣西的繭絲行業的質量和管理水平獲得了不斷進步。
此外,四川、陜西、安徽、云南、海南等中西部地區也都在大力發展蠶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陜西省搶抓機遇,加強技術服務,蠶桑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我們看好‘東桑西移’所帶來的機遇。拿安康市來說,今年安康市春、夏兩季養蠶發種15.18萬張,產繭6000余噸,上半年蠶桑絲綢產值達到10.5億元。安康市政府今年出臺了蠶桑產業獎勵扶持辦法,對上年度技術服務優秀單位和先進單位進行獎勵。此外,安康市各縣區出臺免費發種、鮮繭保護價收購、價外補貼等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促使蠶農更好地種桑養蠶。”陜西省蠶桑絲綢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洋介紹。
內銷市場穩中有升
中國絲綢協會會長楊永元表示,目前“調結構、穩增長、擴內需”已成為國內絲綢工業發展的主旋律。“絲綢企業在穩定國際出口市場的同時,更加注重絲綢產品結構調整和自主品牌建設,通過不斷完善傳統營銷渠道,積極開辟多層次商業、文化運作模式及手段,持續挖掘內銷市場的潛力,國內絲綢的消費狀況呈穩中有升態勢。”
達利、凱喜雅、萬事利、嘉欣、絲綢之路,蘇豪、鑫緣等一批絲綢骨干企業投資建立和發展絲綢專營店,逐步從一線市場向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不斷滲透,極大地帶動了企業自主品牌銷售的穩步增長。
此外,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也為絲綢企業拓展內銷市場帶來了新機遇,網絡購物正在悄然成為我國絲綢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來自中國絲綢協會的調查顯示,目前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等12個省市78家絲綢企業中,58%的企業已經在淘寶、阿里巴巴等網站建立自己的電商銷售平臺,34%的企業網上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以上,全行業網上銷售額超過10億元。預計今后幾年絲綢電商市場銷售額仍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長速度,互聯網經濟對傳統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將產生革命性影響。四川南充六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任立榮向記者介紹,目前六合絲綢的線上銷售已漸入佳境。
文化和品牌大幅提升
通過產業區域布局調整,行業對絲綢文化和品牌的建設和保護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隨著產業區域的分工和協作,絲綢文化和品牌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和發揚。
楊永元認為,絲綢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為探索絲綢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行業通過建設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創意園、絲綢文化商圈等,以絲綢文化元素串聯相關產業開發,大力弘揚中國絲綢文化。另一方面,隨著絲綢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絲綢深加工產品及制成品的比重不斷提高。絲綢產品的概念已在傳統的生絲、坯綢、服裝、絲巾、領帶的基礎上,擴展到絲毯、蠶絲被、文化用品等領域,特別是蠶絲被發展迅速,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保護蠶桑養殖有著重要意義。
除了企業,深圳中絲園、四川絲綢博物館、達利絲綢工業園、華佳絲綢文化博覽園等一批集展示、教育、觀光、購物、休閑于一體的絲綢主題園的相繼落成,對拉動當地旅游、餐飲經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絲綢行業企業要堅持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弘揚中國絲綢文化。首先是要繼續推動‘高檔絲綢標志’行業公共品牌市場化建設,引導企業走品牌發展道路;其次,要協調各方力量,吸收借鑒國外品牌發展成熟經驗,擴大國內品牌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第三,要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設與保護力度,引導優勢企業進行商標國際注冊,加快國內自主品牌國際化進程。”楊永元說。{page_break}
東西呼應 兩翼齊飛
“東桑西移”政策實施幾年來,我國絲綢產業形成了東西呼應的格局。東部地區企業利用人才、管理、技術、資本、信息、市場等優勢,積極延伸產業鏈,向終端靠近,大大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中西部地區企業發揮原料優勢,做精做強繭絲綢,進一步優化產業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