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對國際流行的傳播功不可沒
在中國服裝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去現場看過巴黎時裝周、米蘭時裝周的秀場,但這并不妨礙這些時裝周上流行色彩、時尚面料、搭配方式等在全世界的傳播。其中,媒體對國際流行的傳播功不可沒。
反觀中國國際時裝周的秀場,設計師們雖然精心打造品牌的時尚文化,但卻鮮能在媒體那里受到國際大牌一般的禮遇。
很多設計師和服裝品牌可能都有這樣的“遭遇”,在發布會上送走了數百位拿著資料、拎著禮品的媒體人后,換來的可能只是寥寥無幾的報刊在有限的版面上選擇性地刊發品牌幾張走秀圖片,以及惜墨如金且無重點的幾行文字說明,甚至有些網絡媒體還會對時裝周中的設計文化視而不見,卻將鏡頭聚焦于模特后臺換衣、明星秀場走光等有“爆點”的新聞。與此同時,在看到國內時尚雜志對遠在萬里的國外時裝秀不惜版面地傾情評說,對近在眼前的中國設計流行“視而不見”時,也不禁讓本土時裝人愕然。
而某些媒體的“作用”還遠不止于此——
某網站為博出位,曾抓住時裝周的敏感話題大談“黑幕”,借“偷窺”時尚圈來博取點擊率;還有某武漢媒體為給花千萬元巨資舉辦的武漢時裝周“涂脂抹粉”,不僅讓一些本土知名服裝品牌“被”上武漢時裝周,同時還將武漢時裝周中不足30位的設計師,硬生生地虛構成“300名中外著名設計師相聚武漢”。
如此販售所謂的時尚,這些媒體欲將中國時尚斷送何方?
時尚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責任。當中國“第一夫人”將中國的時尚表情魅力傳播到世界時,誰還懷疑,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文化自信,沒有伴隨經濟的強盛而升騰?當西方發達國家的設計師深陷經濟低迷的困惑,來東方尋找靈感,從織錦刺繡的紐約,到寫意潑墨的倫敦,從云龍圖騰的巴黎,到青花氤氳的米蘭,紛紛用時裝書寫“送給中國的情書”時,誰還懷疑,文明崛起的中國精神,不能影響國際時尚的潮頭風向?當國際面料巨頭日本東麗集團,連續多年將高科技生態面料交給中國設計師,用中國的設計作品向全球首發東麗最新科研成果時,誰還懷疑,中國的時尚創新水平,不具備引領國際流行的時代風韻?
面對中國時裝界的努力,媒體人請不要責怪創新者底蘊淺、水平低,請不要責怪消費者崇洋媚外不自信,請不要責怪中國時裝周的影響力不及外國某品牌,只須捫心自問,傳播中國時尚,我盡責了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