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由沿海向內地轉移 悄然改變國內的貿易格局
3月18日,來自商務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東部地區11省市進出口下降0.9%。其中,廣東、江蘇等7個東部省市外貿占全國的比重下降2.2個百分點。同期,中部地區8省進出口下降0.8%,
唯一的好消息來自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進出口增長29.7%。從出口方面來看,中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和廣西等省區市的出口增速分別為24.8%、31.5%和53%。
海關廣東分署發布外貿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5.3%,僅占同期全國外貿總值的23%。
據外貿系統人士介紹,廣東外貿進出口連續2個月下跌,主要原因是去年套利貿易引發的外貿高基數,進而拉低全國的外貿數據。
由于套利集中出現在上半年,尤其3、4月份是套利貿易的高位,因此接下來幾個月的外貿形勢將更為嚴峻。
不過,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考慮到去年上半年出口高報現象嚴重,前兩個月的數據可能低估了中國出口的真實狀況。例如,對香港的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1%,而在剔除去年出口高報的影響之后則大幅增長19%。在剔除出口高報的影響之后,她估算以美元計價的總出口同比增長5%。
除了去年的高基數,加工貿易持續下降和產業轉型升級困境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廣東外貿形勢長期來看亦不樂觀。
外需萎縮、生產成本上升、用電用地制約,被外部環境倒逼的加工貿易存量轉型,使得廣東外向型經濟發展告別了過去的高增長,而承接產業轉移的內陸地區,則趁勢追擊。
中部省份爭搶富士康等出口加工企業落地,既帶來了就業、GDP,也帶來了出口。一個佐證就是,富士康集團下的鴻富錦精密電子有限公司主要進出口已集中在鄭州,其位于煙臺和重慶的公司分別增長33.9%和6.4%,而位于深圳的公司前月則下降1.6%。
在中西部地區占我國外貿比重逐年上升的同時,中西部在發展外貿與吸引外資方面的增速均高于東部沿海地區??梢灶A見的是,未來全國外貿格局的天平仍將向中西部傾斜。
事實上,這一現象也是政策引導的結果。據外貿系統人士介紹,綜合考慮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等因素,會重點支持部分中西部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承接國際和沿海地區的出口產業轉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