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的耐心哪兒去了
4月中旬,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有消息稱行業先驅Nike旗下的Fuelband團隊被裁撤,發展了三年,人員精良的硬件研發隊伍宣布隱退,業內一時間人言唏噓。
上周五,耐克CEO馬克·帕克接受CNBC采訪時算是對這件事做了回應,他說只是進行了部分裁員,并沒有撤掉團隊,只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了軟件方面,專注于數據統計的Nike Fuel團隊也將保留,還要尋求新的合作伙伴,將Nike Fuel的用戶數量由3000萬擴大到1億。
把這段語焉不詳的回應結合Fuelband團隊的工程師被微軟、英特爾等各大行業巨頭挖角的報道來看,耐克高層對硬件市場的變現能力的確已經失去耐心。
穿戴設備作為一個新型的消費電子市場,google glass的不斷發售又為其架構了龐大的生態空間,國內外行業大佬都在摩拳擦掌,要搶占一方山頭,為何耐克偏偏心生疑慮,舉步不前?
保健類穿戴產品有相當大的局限性
手環和手表類運動跟蹤設備的數據精確性一直備受爭議,就拿睡眠監測來說,其工作原理是通過記錄用戶睡眠時身體的微幅運動,來分辨用戶是否處在深度睡眠狀態,以此將統計結果反饋給用戶。
這些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一直沒能得到權威機構的認可,而運動追蹤設備號稱提供的人體指征監測功能便無法贏得長期的市場信賴,更有甚者,會因為提供不當的數據給用戶,導致錯誤的健康指導。
當有Fuelband用戶在Quora上質疑自己的跑步步數是如何得出時,耐克已經發現了問題所在,更遑論防水極限不允許用戶佩戴Fuelband進入泳池等場所,數據統計的連貫性更是打了折扣。
除了數據價值的利用效率不高之外,手機對手環主打功能的無形融合,進一步侵占了穿戴設備的市場空間。
例如蘋果5s的M7協處理器,就可以捕捉到加速感應器、陀螺儀和指南針記錄的數據,應用開發者只需推出一款運動APP,就可以將監測到的數據展現在用戶面前,Facebook最近收購的Moves正是為它而生。
Google和蘋果占據著硬件研發的主體優勢
iWatch雖然一直處在造勢階段,但蘋果在硬件市場中的強力優勢,不得不讓價格沒有太大優勢的穿戴制造商有所掂量。谷歌在其宣傳片中更是利用其語音識別系統Google Now,將即將推出的穿戴產品Google Wear推到了智能化體驗的頂端。
除此之外,行業內的兩大強力對手Jawbone和Fitbit都相繼曝出質量問題,Jawbone的續航能力一再縮水,而Fitbit Force產品的金屬器件會造成過敏性皮炎而被召回。面對需要覆蓋全球的售后體系建設,耐克有必要在獲得的價值和投入之間進行深思熟慮。
換一種方式參與穿戴市場
4月24日,Facebook將芬蘭創業公司ProtoGeo Oy開發的健康類移動追蹤應用Moves收入囊中,該應用在App store上的下載量超過4000萬。
參與穿戴市場不光是推出功能嚴重同質化的硬件設備一種方式,還可以放棄穿戴硬件,轉而投身軟件,將重心落回到移動手機端來獲取用戶和健康類大數據。
4月25日,馬克·帕克接受CNBC采訪時稱:“我們不會放棄穿戴市場,我們要尋求更多的合作伙伴,來將Nike Fuel的用戶數量從3000萬增加到1億。”
這與Facebook的做法不謀而合,由此可見耐克已經明白了一件事,與其從并不擅長的消費電子產品領域開拓市場,不如專注于自身用戶群體的培養和數據挖掘。
2012年蘋果CEO 蒂姆·庫克帶著Fuelband參加了Allen&Company年度大會,這似乎成了耐克今日放棄硬件市場,與蘋果尋求合作致力于軟件研發的濫觴。而蒂姆·庫克的耐克董事會成員身份,更是促成了二者的合作,據CNET報道,馬克·帕克接受CNBC采訪時,對蘋果和耐克的合作更是給予了相當肯定的暗示。
耐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專注于Nike Fuel用戶培養和數據收集,而不是耗費巨資開發硬件產品。Fuelband的沒落至少說明了一件事,智能穿戴產品還遠不夠成熟,在等待技術完善,軟硬件形成閉環的過程中,總會面臨是否會被整合的危機性權衡,耐克審時度勢,利用自己的條件,巧妙規避了這個問題。
======IT老友記======
【關于我們】IT老友記:每天5分鐘解決全天互聯網靠譜資訊;我們的讀者:1200多位實名互聯網創業家,400多位實名投資人,300多位實名互聯網記者,實名互聯網人總數超過10000人,總粉絲數量8萬多人。
【第三大道】專業自媒體平等俱樂部,旨在提供優質自媒體人業務溝通、經驗分享、線下聯誼及商業化探索的公益性組織,已匯集國內互聯網自媒體人100多位,覆蓋粉絲1000萬人。如果你也是互聯網同道,可以在“IT老友記”公號或QQ號1761194135直接申請。
【傳播渠道】IT老友記資訊在微信公眾平臺、地歌網、百度百家、來往公眾平臺、易信公眾平臺、騰訊新聞客戶端、搜狐新聞客戶端、ZAKER、今日頭條、新浪博客、微博、朋友圈、QQ空間等渠道同步傳播,一次發布,多路傳播。
【傳播宗旨】我們旨在通過高覆蓋率,深度內容、精準營銷,為品牌傳遞價值,實現點對點和用戶溝通,以此獲得優質的傳播效果和最佳的效果反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