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用品企業動刀“采購” 紛紛“割肉”謀變
戶外企業在整合一個大的信息鏈,配合終端銷售,不僅市場在下沉,供應鏈環節也在發生著巨變,從采購入手,企業希望帶來一個顛覆。
去年,戶外企業在渠道上紛紛“謀變”。不斷推進市場下沉,向“零售模式”看齊,更貼近市場,更貼近消費者,成為行業的共鳴。在產品上,戶外企業們則紛紛推出某某拳頭產品,標榜產品如何個性化。但是產品同質化仍然是市場實現良性增長的一個掣肘。行業人士指出,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必須建立起強大的供應鏈系統。而目前在加速終端調整的同時,也應當給予采購鏈同等的重視和關注。
戶外企業再造品牌供應鏈
最近某戶外企業的采購負責人K先生,正忙著尋找各種供應商,對企業的供應關系做一個全新的梳理。在過去K先生任職的這家企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在全國實現數百家終端網點覆蓋,和所有本土企業一樣,它也走過了一個“野蠻生長”的急速發展時代。不過隨著戶外行業的理性回歸和重新思考,以及越來越清晰的精細化發展之路的呈現,這家企業,也在行走的過程中認識到:為了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為了走得更遠,必須向自己動刀。
戶外企業向自己動刀,調整的方向太多了,包括終端零售、市場拓展、內部管理提升、產品生產研發等。以上的這些都只是大供應鏈的各個組成部分,雖然部分的調整可以也能見到實效,但是,系統層面的動刀將帶來徹底的顛覆。K先生所任職的企業就正走在這樣一條顛覆之路上。
K先生透露,新的接班人上臺后已經實現了對公司內部從品牌部到生產等各個部門的人員調整和團隊梳理建設。制度層面也進行了革新。零售系統方面,也悄然地發生著變化,局部市場已經慢慢調整完畢,替換某些不合格的代理商,建立新的分銷關系,和某些代理商協商新的合作方式……
在所有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的改革中,K先生負責的正是以“采購”為中心的上游供應鏈整合。
動刀“采購”考核供應商研發實力和市場信息轉化能力
K先生向記者介紹,隨著市場需求的更新越來越快,消費者對于產品獨特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供更貼近市場的產品,品牌從采購環節入手,將重點考核面料供應商對于流行面料的研發能力,由于戶外的很多功能性都是依托于原料表現,對供應商在研發實力上的考核也是重頭戲。
“總的來說,我們希望供應商能配合我們推出新面料、新材料,或者能提供市場流行的高科技含量的產品給我們,另外供應商要對潮流和設計有敏銳的把握,設計時尚化,適應市場流行風向需求。”K先生表示。
在這個考核標準上,企業也開始改變和供應商的合作模式,以前K先生任職的企業大多是依托當地產業鏈集合地的優勢,找當地幾家供應商供貨,比較穩定,但同時局限性也比較大。
“供應商的產品含金量如何,一方面是看品質,看研發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則是看設計,尤其是面料,如果供應商對市場信息的把握相對滯后或者挖得不深,那產品表現就不是特別全面。這個就需要品牌自己去整合,一種材料的供應可以找多家供應,整合各家之長。”
“另外,可能市場流行的幾樣,在供應商之間不可避免會抄來抄去,這也是同質化的根源之一,對于企業來說,這樣的材料不難找,在信息如此通達的時代,更考驗的是創新能力,企業要求供應商至少能提供那么幾樣獨家產品。這樣才能維持雙方長久的合作。”
動刀“采購”加速企業信息化建設
突破了區域限制和思維限制去尋找優質、多元化的供應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信息流通平臺,K先生構想中的這個優質的供應鏈信息網如果建立了,以后,企業獲取的將是更優質的市場信息和更強的轉化能力。
“我們自己從終端零售上可以獲取一部分市場信息,另一部分則來源于供應鏈,供應鏈部分,如果企業掌握的是最優質的供應商資源,那獲得的共享信息也是最前沿的,且它們實力強大,轉化能力強,企業可以和它們穩定合作關系,一起進行研發,提升對市場信息的轉化。”K先生說道。
當然,不代表企業只選擇最頂尖的供應商,很多企業在操作的過程中,要考慮資金、成本等很多因素,K先生指出,應該以更開放的方式來處理和供應商的關系,首先梳理出合適企業的長期合作、有實力的供應商,同時發展多元的備選供應商,可能給他們下的單不大,但不間斷有生意可以合作,也可能某一個節點,會因為他們的某款材料非常有競爭力而下大單采購。越多元化的合作,越能為企業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
K先生指出,這樣的模式同樣適用于產品外包生產和成品采購環節。歸根到底,不論是動刀“采購”,還是整個大供應鏈,企業都需要搭建一個強大的信息流通網絡,然后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的整合與轉化能力。對信息流的掌控影響著戶外企業接下來的市場表現。
動刀“采購”多個途徑尋找信息源
你的企業記錄在檔案的優質合作客戶有多少?多少能跟上企業改革的步伐?哪些需要被淘汰,又急需補充哪些力量進來?你們的合作方式該進行怎么樣的調整……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但本期圍繞的核心是“采購”,那么怎么去找盡可能多、能給企業帶來幫助的優質供應商呢?以下分享的,其實就是總結大家平常的做法而已。
一、媒體平臺、網絡平臺、展會等等任何信息流通的地方,方式有:關鍵詞搜索、行業B2B平臺查找、展會洽談等等。
二、身邊的行業從業者、合作伙伴、對這個行業熟悉的人群。有句話叫熟人推薦,但對方是否合格,要看企業如何考察。建議小量多次合作。
三、挖競爭對手信息。相信你有很多方法可以獲取他們的供應商資料以及相關信息。
四、找成功品牌的合作對象。不過這些合作對象也有可能不會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