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企業開發銅納米材料應用于紡織品
據智利媒體近期報道,智利企業為提高銅產品附加值,積極開發銅這一傳統金屬材料在衛生、納米技術等領域的新用途,取得了良好效果。
智利安第斯銅業公司于2012年首次推出了系列含銅抗菌襪產品,到今年銷售量有望達100萬雙;2010年開始生產銅、塑復合材料產品如水壺、浴帽、紙張、鼠標和鍵盤等。
2013年開始研制含銅非織物產品如口罩、防護毯、抗菌服裝等勞保產品以及涂料、陶瓷、玻璃等建筑裝飾材料;目前與其他公司正聯合研發以銅為主要材料建造的浴室、廚房和臥室等“未來之家”。
在納米技術領域,智利Nanotexc公司開發出3~200納米大小的銅納米材料技術,廣泛應用于紡織、塑料等產品,下一步將推出含銅潔具凝膠產品,與其他產品不同的是,該產品不含酒精,此外該公司還正在生產尿布、毛巾等醫療和衛生用護理產品等。
相關鏈接:
20世紀80~90年代末,我國紡織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典型特征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大批民營、外資企業進入;產品以大宗紡織品及成衣為主;大量產品出口,紡織經濟向外向型經濟發展;生產布局由分散布局向區域集中。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中國紡織業憑借廉價勞動力優勢經歷了一個迅速擴張的時期。據德國werner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對世界紡織業勞動力工資成本的統計,在2000年秋調查的54個國家中,中國列第48位,勞動力工資成本僅為日本的2.6%、美國的4.8%。
進入90年代中期,我國憑借勞動力等成本優勢,迅速承接了來自于亞洲四小龍等地區的紡織業中低端產能轉移,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競爭導致供需失衡,且當時多數國企包袱沉重、資金緊張、設備老化,全紡織行業連續多年虧損。后經過國退民進,隨著紡織民企的高速發展,至90年代末,紡織業整體已接近盈虧平衡點。
紡織工業是當時我國的大產業,并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1999年紡織工業出口順差320億美元,占全國外貿順差的70%。據2000年統計,紡織業產業工人1300萬,占全國產業工人13%,固定資產占全國的11.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