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如何做好品牌?
在紡織服裝業界有這樣一條眾所公認的法則:在一件衣服的利潤鏈條上,前端設計和后端銷售占40%,品牌占45%,原料和生產只占15%。
而對于全省4000余家上規模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比規模、比生產大家都侃侃而談,而一提到品牌,似乎就成為最大的發展軟肋,不少企業在嘗試,不少企業已放棄,更有不少企業做得很艱難。
的確,對于山東本土走出來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重生產輕品牌的運作特點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老板們寧愿花大價錢上機器上設備,也不愿掏錢做品牌營銷,甚至有人將這一特點歸結為山東商人群體與生俱來的低調、務實稟賦,畢竟上設備的投入效果立竿見影,而品牌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反觀南方的服裝企業,往往產品還沒有出來,品牌廣告早已漫天飛舞,等訂單來了他們再去組織生產。
可在如今整個行業面臨的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外貿萎縮、產能過剩等嚴峻形勢下,再依靠給別人貼牌生產賺取薄如刀片的利潤過“安穩”日子已為市場所不容,而向產業鏈兩端的高利潤區轉型已經箭在弦上。其實在加快品牌化進程方面,我省一些企業的經驗值得學習。
“品牌就像企業的孩子,如意一方面自己生孩子養孩子,一方面抱別人家懂事的孩子,形成一個品牌集群。”在依靠毛紡起家現在提前轉型的山東如意看來,加工制造只是替別人做嫁衣,純粹掙個辛苦錢,大把的利潤被中間商、品牌商賺走,因此打造既有品牌和跨國收購成名品牌相結合成為品牌膨脹的必由之路。
利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低迷的國際市場時機,山東如意開啟“瘋狂收購”模式,意大利專注貴族手工定制的英迪龍、路嘉納,日本擁有百年歷史的瑞納以及德國、法國等多個知名服裝品牌均被如意攬入懷中,這些“抱來的孩子”中不少都是給國家元首以及皇室貴族提供私人定制的高端品牌。與此同時,憑借獨特的“如意紡”技術,另有一批國際品牌也爭相跟如意合作,如意也借機強勢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開始“養孩子”,比如“皇家如意”品牌就整合了全球資源,實現了給外國人貼牌到讓外國人給自己貼牌的轉變。
我省另一個男裝品牌“新郎·希努爾”同樣如此,公司1995年就憑僅有的5萬元資金全部打廣告換來品牌的一夜成名,現在更是推出了高端定制的品牌和服務模式,客戶一經輸入數據便可終生享有上門清洗、維護等各類定制服務,襯衫、西裝的面料資源則實現全球采購。目前該品牌服務推出僅兩個月訂單就超過千件。
當然,品牌要走向國際化最終要靠國家實力的支撐,意大利法國從文藝復興時期品牌文化就開始流淌,而中國的市場經濟只有30年,你說你有品牌人家根本不相信,你的形象就是替別人加工。要改變這種現狀國家強盛以至可以給品牌做背書自不待言,另一方面更關鍵的是企業要狠練內功,無論是自己生孩子還是抱別人懂事的孩子,真正轉向靠品牌驅動的增長路子才是王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