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行業向中速增長變化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紡織行業進入由高速向中速增長變化周期。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促使國際貿易格局、產業分工體系、先進制造模式、生產組織形式等發生重要變化,為全球紡織產業謀求新突破、實現新發展提供重要契機。與此同時,努力改善全球氣候與環境的重大國際責任,也成為激勵全球紡織業加快自我調整的外部動力。加強融合發展,實現互補、互助、互利,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紡織產業有效把握新機遇、擔當新責任的重要途徑。
當前,中國紡織行業正處于重要的發展轉折時期,作為全球紡織產業體系的一員,在面對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的同時,面臨著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政策轉型的重大宏觀形勢變化,行業一些長期積累的內在結構性矛盾由此更加凸顯。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努力適應世界和中國經濟“新常態”,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根本任務。與全球產業實現協調、融合發展,尋求和落實發展中的共同機遇和責任,并以此推進轉型升級,也是中國紡織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此,我想借國際紡聯年會平臺,就中國紡織行業的當前發展特征以及未來與全球紡織產業加強融合發展的主要方向,與大家做一些交流,希望能為業界各位同仁深入了解中國紡織行業并尋找相互合作機遇提供有益參考。
紡織相關研究報告2014-2018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研究分析與投資建議策略報告
2014年10月2014-2020年中國紡織面料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2014-2018年精梳毛紡織面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2014-2018年紡織用金屬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123 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步入深度轉型升級的新常態
近年來,伴隨著外部形勢變化,中國紡織行業的發展方式在發生轉變。紡織行業總量規模有所擴大,但與本世紀第一個10年相比較,增長勢頭顯著減弱。行業正致力于逐步改善產業結構與發展質量,為化解復雜的外部風險提供有效支撐。中國紡織行業當前發展主要呈現出四方面新特征。
總量增速明顯放緩
近年來,中國紡織行業的總量規模增速總體呈現逐步放緩的走勢。2013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4850萬噸,與2010年相比較增長17.4%,年均增長5.5%,而本世紀第一個10年,即2001~2010年,年均增速達到11.7%,增速下降6.2個百分點。2013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921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37.8%,年均增長11.3%,較此前10年15.1%的年均增速放緩3.8個百分點。2011~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較此前10年下降6.8個百分點;資產總額年均增長9%,較此前10年下降3.1個百分點。
從2011年到2014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按不變價同比分別增長10.7%、10.8%、8.3%和7.4%,2014年的前8個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要指標已全面進入個位數的增長,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2%,出口增長5.7%。
數據變化表明,中國紡織行業已經進入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變化的周期,開始了深度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歷史新階段。
結構調整逐步深化
中國紡織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逐步走向深化,其中紡織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2013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產量達到1130萬噸,較2010年增加37.5%,服裝、家用、產業用三大類終端產品纖維加工比例由2010年51∶29∶20調整為2013年48∶29∶23。作為產業鏈新的增長點,產業用紡織品有效帶動了新型纖維材料和專業裝備制造等環節發展,促進了產業體系的結構升級。
原料供給結構加快改善。2013年,化學纖維占中國纖維加工總量比重達到80%,較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國產化纖差別化率超過50%,在延續多年存在國內外較高棉花差價的情況下,有效保障了紡織原料的穩定供給。紡織再生纖維2013年產量超過600萬噸,占纖維加工總量比重由2010年9.6%提高到12.4%,紡織循環經濟在加強原料保障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
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穩步推進。2013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比重為21%,較2010年提高4.2個百分點,國內區域結構調整繼續推進。2011年,中國紡織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加56.4%,2012年中國紡織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加107%,企業利用國際資源優化全球布局的能力有所提升。
運行質效穩中趨好
中國紡織行業運行質量穩中趨好。與2010年相比較,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總資產周轉率提高6.7%,產成品周轉率提高3.6%,管理、銷售、財務三項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下降0.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5.8%,下降0.2個百分點。反映出企業的綜合管理與風險控制能力逐步提升。
贏利水平較為穩定。2011~2013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6.1%;平均銷售利潤率2013年達到5.5%,較2010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約占規模以上企業戶數1/3的1.2萬戶優勢企業平均利潤率達10.2%,利潤總額占全行業比重達81.7%。
國際市場份額基本保持平穩。在成本提升及人民幣升值的沖擊下,中國紡織行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壓力明顯加大。但隨著出口產品附加價值提升,以及企業對外投資及貿易活動打開新興市場通道,行業的國際市場份額總體保持穩定,2013年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總額的比重為37.1%。
轉型升級依然緊迫
中國紡織行業在結構調整與運行質效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當前所面臨的各種外部壓力仍然突出,其中成本上升以及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所帶來的挑戰尤為嚴峻。
近年來,中國紡織業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提升,人均工資以年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工資水平遠高于發展中的鄰國,棉花價格近3年持續高于國際市場30%以上,行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成本優勢基本不復存在。
中國政府在面對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作為負責任大國應盡的義務和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在低碳、環保方面的監管標準及任務要求更趨嚴格。依托附加值提升,紡織行業在2012年實現了單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2010年分別下降25%,2011年單位增加值用水量較2010年下降30%,但能源、資源消耗的絕對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行業主要污染物減排的進展相對緩慢,與政府對排放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完成到2015年比2010年總量減排10%的約束性任務壓力很大。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全球產業分工,是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所面臨的緊迫任務。
各國間加強融合共進是全球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總體緩慢、曲折,發展形勢錯綜復雜,但各國經濟關聯度大為增強,經濟全球化仍是重要發展趨勢。世界在經濟發展格局、工業技術革新、氣候生態環境、產業分工體系等方面呈現新的發展特征,為紡織產業加強創新發展方式、提升發展高度、有效突破世界經濟低增長制約提供更多機遇空間,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責任要求。各國產業間結合各自資源優勢,加深相互融合,實現高效分工協作,把握共同機遇,擔當共同責任,成為全球紡織產業在新時期的必然發展趨勢。作為世界產業體系的一員,深度參與全球化進程,與各國紡織產業協同共進、互利共贏,也是中國紡織工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當前,全球紡織產業發展趨勢以及中國紡織行業融入全球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四方面特點。
(一)國際市場新格局為全球紡織產業開拓市場創造機遇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的多元化格局更為突出,經濟重心總體向新興經濟體逐步轉移,發達經濟體自去年以來也呈現較好的復蘇勢頭。國際紡織品服裝市場同步呈現多元發展特征,發達市場的長期穩定性和新興市場的快速成長性,為各國開拓多元市場、優化貿易結構提供有利條件。全球纖維消費需求將隨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及纖維應用領域拓展繼續增加,到2020年將突破1億噸,其中新興市場將成為全球1000多萬噸纖維消費增量的主要來源。新型城鎮化及人均10年收入倍增的遠景計劃,將支撐中國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費市場,到2020年中國內需市場新增纖維消費將占到全球纖維增量的一半左右。
新的國際市場格局,將促使全球紡織產業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在產業鏈配套、物流系統、零售渠道、市場信息等方面加深融合互動,積極打通全球市場,特別是通過新興市場擴大貿易往來。深化新型纖維材料及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合作,使之更廣泛替代傳統材料,不斷擴大纖維的應用領域和需求,也是全球紡織產業的共同責任。就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建立更廣泛共識,不斷優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