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面料銷售形勢沒有明顯好轉跡象
在本土,江蘇(盛澤)首屆紡織品博覽會圓滿舉行。為期三天的展會共吸引了3萬余名國內外紡織服裝采購商齊聚綢都尋覓商機,供采雙方達成意向訂單1000余單,面料意向交易米數超3000萬米,意向交易額超1.5億元。
而在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的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上,吳江共有168塊面料入圍中國流行面料,入圍總數不僅創歷史新高,也列全國縣市區第一位。168塊獲獎面料中,166塊由盛澤紡織企業選送,體現了盛澤紡企強大的面料研發實力。
但在吳江絲綢協會會長蔡雪熊看來,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盛澤紡織業一直處于深度調整的過程中,“今年的行情并不好,并不景氣,困難重重。”
蔡雪熊的說法得到了來自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的數據支持:今年前三季度,盛澤紡織業面料銷售同比下降12%。今年以來,紡織面料銷售形勢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
處于深度調整期
何時結束尚無時間表
10月22日傍晚,剛剛與一些企業家開完會的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趙菊觀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在趙菊觀看來,造成目前盛澤紡織業困境的一大原因是“產能過剩”。根據區經信委不完全統計,吳江目前有各類織機28萬臺,一年的產能是280億米布,占全國產量的1/3。其中,盛澤又占據了吳江紡織業總產能的60%以上。不管從哪種角度來看,“量太大了”,幾乎是各方的一個共識。
趙菊觀認為,必須要從“世界市場”的角度來看待盛澤紡織業,“從世界范圍內來說,紡織業正在逐漸向東南亞一些國家轉移,東盟的量也在上去。”由于東盟國家銷售到歐美的紡織品并無關稅壁壘,再加上勞動力價格、能源成本的低廉,因此其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由于貿易手段的多樣化,今年1至9月份,吳江的面料出口增長了9%,但內銷市場低迷。然而,出口增長9%并不說明國際市場已經完全復蘇,美國經濟的復蘇迂回曲折,歐盟從整體上來看,除了德國等少數國家,并沒有走出衰退的泥淖。
造成盛澤紡織業連續兩三年低迷的因素,可以追溯到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當2009年國際市場大量補充貨源的時候,盛澤的紡織行業產生了錯覺,以為是市場的大規模復蘇,又一個紡織業的“黃金時代”來了,盛澤的紡織產能急劇上升。但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行情的持續低迷,讓前期鉚足了勁上量的大量中小企業很受傷。加上還貸壓力、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不少企業處于開工不足的狀態。
吳江區民營經濟研究學會會長王劍云認為,紡織業不可能一成不變,造成產業變化最活躍的要素是成本和技術。“所以從這兩個角度看盛澤紡織業的現狀,一個原因是產業轉移,另一個,就是中低檔的紡織產品供大于求,產能過剩。”
對于目前紡織業低潮的時長是多少,在本報記者接觸的政府官員、企業家、市場銷售人員以及行業專家群體中,并沒有一致的結論。
蝦有蝦路蟹有蟹路
闖路成功的企業也不少
對有著深厚紡織產業基礎和傳統的盛澤鎮而言,大中小紡企遍布,精明的盛澤紡織人不會坐以待斃。
“前天我們還在開質量評審會,探討目前的形勢。”10月23日下午,盛虹集團黨委副書記高蘇健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2011年以來,化纖行業的利潤率一直在下滑,盛虹集團也不例外,“行情好的時候,一噸絲的毛利率可以有10%,現在有3%—5%就不錯了。盛虹已經算是在這個行業中為數不多能夠盈利的企業了。”
盛虹集團年化纖產能為165萬噸,高蘇健借用集團總工程師梅鋒的話說,就世界范圍人均占有化纖量而言,現在的產能還遠遠不夠,“從市場的角度看,只能說是階段性過剩。”高蘇健認為,這樣的市場狀況也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梅鋒告訴記者,就盛虹集團的行業地位而言,集團不會僅僅注重于眼前利益,他們會花更多的精力、財力以及人力用于研發。盛虹集團目前致力于對生物質纖維的開發,已經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中國在這一塊上能與杜邦競爭的,只有盛虹。
2013年,盛虹集團銷售額為513億元,高蘇健預測,隨著盛虹集團連云港PTA項目的上線,今年集團的銷售額可能突破700億元。
“福華的單子不錯,我們差不多能夠持平,比較平穩。”吳江福華織造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經理肖燕領導著研發部五六十人的團隊,她告訴記者,福華以銷售額的5%投入研發,目前每年開發的新品有400多種,已經堅持了十來年,比較好地適應了市場的需求。肖燕告訴記者,公司最新開發的可降解面料,如果做成衣服,穿舊了丟棄之后,可以直接降解為碳水化合物,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肖燕又指著展示大廳里另一款超薄面料告訴記者,該款面料1平方米也不到20克,常用的面料為80—100克/平方米,“這一款面料比較適用于春秋季服裝。”
福華織造董事長施清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最近幾年紡織業行情不景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們的主要應對措施,就是開發新產品。”施清島說,福華近年來主要致力于對薄形面料的開發,薄形面料節省能源,其功能性也不差。
位于盛澤鎮園區路的吳江易瑞紡織整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然而,該公司研發的尼龍“冷轉移”印花技術,一舉攻破了尼龍不耐熱、無法承受傳統印花方式下產生的熱量這一個行業性難題,讓公司在開拓尼龍印花新市場上底氣十足,正在成為印染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這項‘冷轉移’印花技術的研發成功,我們總共花了三年多時間,前后投入1000多萬元。”公司總經理高文珍說,易瑞紡整致力于成為全球性品牌的戰略合作伙伴,目前,優衣庫、千仞崗、杰克瓊斯等品牌,都已經是易瑞紡整的客戶。
在記者接觸的一些盛澤鎮的穩健型企業中,像漢通噴織、雙盈化紡等,都具有一定的規模,貸款數量相對較少,同時又有穩定的客戶群,在裝備上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還有穩定的研發隊伍。這些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具有穩定的盈利能力。
適應紡織業新常態
盛澤轉型升級在路上
“不要一看到有下降,就覺得怎么怎么了。這一波調整中,有不少是屬于理性回歸。”蔡雪熊認為,市場經濟中的優勝劣汰實屬平常,這一點對辦企業的人來說應該是常識。
在趙菊觀看來,目前紡織業處于一個低谷狀態,觸底反彈應該是今后的趨勢。“我認為,將來紡織業的中速發展會是一個新常態。”趙菊觀說,即使在復蘇之后,紡織業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超高速發展,5%—6%的增長,是一個值得追求的新常態。
然而,即使是5%—6%的增速,也有一個大前提:盛澤紡織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對盛澤而言,紡織業對轉型升級并不陌生,且嘗過甜頭:一是從真絲綢轉向化纖,在俗稱的“四大綢都”中,只有吳江轉型成功;二是1980年代中期形成的市場化的東方絲綢市場,在計劃經濟時代搞絲綢市場,尤其需要眼光和魄力。
關于轉型,趙菊觀認為,首先是要吸取歷史的經驗,在面料上做文章。再靠大量的化纖面料,沒有出路。“比如在原料成分上,能否在某種程度上向真絲回歸?”據趙菊觀介紹,目前國際市場上真絲面料旺銷,“日本人每年占有的真絲面料為每人400多克,而我們國家人均才15克。”
真絲面料在復蘇,那么盛澤鎮情況如何?根據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提供的數據,盛澤鎮生產的真絲面料,只占全部面料的0.5%—1%。
此外,盛澤紡織企業也可以開發一些綜合性的面料。從首屆紡博會上看,盛澤的紡織企業已經在陸續開發中厚型面料以及功能性面料。這也讓一些前來參加紡博會的客商改變了對于盛澤紡織業的固有觀念:只生產低附加值的里料或薄形面料。
趙菊觀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像盛虹集團研發的生物質纖維面料,應該是以后面料發展的一個方向。
趙菊觀告訴記者,在整個盛澤紡織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市場也面臨著業態提升等問題,為了形成商場式的、綜合體式的采購服務,盛澤鎮正著手建設“東方紡織城”。
對于東方絲綢市場的轉型,趙菊觀還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路,即建設“網上東方絲綢市場”。“以前有一種觀念,認為盛澤的紡織產品以中間產品居多,并沒有標準,所以不適合網上貿易,但是沒有標準我們可以制定標準。”趙菊觀說,電子商務是將來的趨勢,可以節約大量成本。
作為先期試水,淘寶網盛澤產業帶已經上線,包含了100家企業的產品。“這100家企業我們手把手地服務。”趙菊觀說,國資性質的市場交易所幫助企業裝點門面、進行營銷,“我們的目的就是先把交易帶起來,打開局面,然后把中國綢都網與市場交易所兩個電子商務平臺,打造成‘網上東方絲綢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