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品牌服裝實體店關門減虧
在“雙11”網購狂歡節再創線上銷售額紀錄之際,線下實體服裝店卻接連傳來閉店消息。日前,休閑服飾品牌佐丹奴就宣布,第三季度關閉了73間實體店。目前,成都春熙路商圈僅剩2家門店。業內人士認為,受自身經營模式限制,加上電商及國際平價品牌等沖擊,本土品牌服裝實體店如何轉型成為當前發展的重中之重。
服裝品牌接連“縮鋪”
昨日,成都晚報記者走訪春熙路商圈發現,目前春熙路上佐丹奴的店鋪僅剩下兩家,記者進而在其官網上查詢,成都目前總共有18家店鋪。在春熙路西段的勁浪金開百貨佐丹奴門店,記者注意到20分鐘里面,僅有寥寥幾位顧客在挑選貨品。據了解,佐丹奴第三季度共關閉74間零售店,其中中國內地占63間。在中國內地銷售額為3.41億港元,同比下降5%,這一銷售額已創下佐丹奴最近11個季度的最低值。
有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幾近飽和,難以容下太多店鋪,類似品牌在內地“縮鋪”并非新鮮。事實上,繼去年運動品牌啟動了關店序幕后,男裝企業隨后也接連關店。女裝企業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今年上半年,艾格在中國市場已相繼關店88家,且業績呈下滑趨勢。旗下擁有Esprit等品牌的思捷環球去年一年在華關店38家。
盲目擴張導致惡性競爭
“去年年底,就開始陸續關注到本土運動品牌門店持續關店的現象?!背啥际蟹b(服飾)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勇分析,目前國內不少知名的服裝企業都發家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當時國內整體的服裝資源相對匱乏,為了迅速擴大市場,大多數服裝企業都采用增加門店數量來追求利潤的模式。但事實上,發展的速度過快,必然導致內部管理、人力資源、周轉資金的跟不上,于是自顧不暇。
“一條街上就開了兩三家自己的品牌店,這樣的自相絞殺演變成了惡性競爭?!绷钟抡f道。這樣的經營模式,一定程度上為現在的閉店潮埋下的隱患。
網絡消費改變分配方式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原材料上漲和人工成本的不斷飆升,不斷壓縮著服裝企業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國際平價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都對本土服裝品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以前的實體服裝店100%的銷售來自線下,現在只有70%來自線下?!蹦称放剖袌隹偙O表示,目前80后、90后消費者已經習慣在網上購物,服裝品牌必須認識到這一轉變,“當前的服裝銷售總額并沒有縮減,總體還是呈增多趨勢,只是蛋糕的分配方式發生了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