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零售商抱團發聲發力,爭取公平環境
盡管阿里聲稱“根據業務所在國的法律進行繳稅”,但Target、百思買、家得寶們關于“阿里巴巴利用營業稅漏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的訴求決非空穴來風。
至少在中國大陸,尚未建立對電商的征稅制度,大量的電商都未被納入現行稅制體系,稅務機構也沒有對與實體店能力相同的網店征稅,大量網絡消費稅收流失是不爭的事實。
即使少數被征稅的電商,也享受著極大的優惠政策,比如已交營業稅可退40%、增值稅退7%、所得稅退18%等等,都令實體零售羨慕妒忌恨。
而且,電商在享受了十幾年的免稅政策的同時,各種監管卻相當缺位,致使阿貓阿狗的電商平臺之上假貨泛濫、欺詐橫行,就連劉強東也忍不住說“假貨是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
時至今日,電商零售已做了年銷2萬億的規模,占到社消品零售總額10%的份額,卻基本上無需納稅,事實上也幾乎不被監管。冰火兩重天的是,實體零售安置了那么多就業,貢獻了多年的稅收,但即使是面臨生死危機的現在,呼吁多年的減稅政策、工商業用水用電同價仍然不能落地,強烈的反差令人費解,也加深了線下零售的困難。
美國實體零售企業聯手抵制阿里,游說國會議員,要求出臺法案來阻止營業稅漏洞。阿里剛剛進入美國市場,他們能立即行動起來,這就是美國企業的高明之處,也是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地方。
鑒于我國零售業集中程度較低,缺乏真正的全國性連鎖企業,實體零售企業之間的抱團取暖、共同發聲更為重要和迫切。
如果全國的線下零售能夠用一個聲音說話,握有9成市場份額的實體零售將煥發出無窮力量。至少,它不會被一個經營模式難說先進的阿里沖擊得七零八落,不會被那些虧損嚴重的電商打得一度無還手之力,不會被電商那并不高明的所謂營銷掩蓋了聲音和鋒芒。
但由于缺乏一個有力的組織者、協調者,這些年,實體零售企業始終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直到聯商網組織了一次“蓮荷行動”、“中國購物節”,才讓人看到了聯合的希望。
“蓮荷行動”、“中國購物節”初試鋒芒,就吸引了136家企業、1.6萬家門店的踴躍參與,收獲100多億的銷售,平均增幅達到了158%,表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但從資源的整合來看,卻幾乎沒有實質性地展開,甚至連集中式的宣傳推廣也并不多,更遑論呼吁減稅減負。
如果“蓮荷行動”真能為實體零售代言,真能發揮凝心聚力的作用,真能促成線下零售之間的整合、合作,讓更多的企業聯合起來呼吁對電商征稅、加強監管、為實體零售減稅減負,那么競爭的天平有可能回歸公平的原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