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外貿總體上仍將是緩慢增長態勢
兩大因素致2014年外貿增長低于預期
中國外貿總體競爭力未下降
2014年中國進出口增長低于預期,除了世界經濟復蘇比年初預想更為緩慢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進口低迷甚至負增長的拖累。2014年前11個月累計,中國出口增長了5.7%,并不比預期低很多,而進口僅增長0.8%。11月當月,進口更是出現6.7%的負增長。貨物貿易前11個月的順差達到3324.8億美元。
2014年以來,進口增長始終疲弱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2014年1至11月,中國大宗商品進口的數量大多保持穩定增長。進口值排第一的商品集成電路的進口量增長5.6%,其他排在前面的大宗商品,依進口值大小排序:原油,鐵礦砂,初級形狀塑料(編者注:指塑料原料等),大豆。除了初級形狀塑料外,上述商品進口均價均有一定程度下跌,并因此拉低了進口總值的增長。
進口量降幅比較大的是煤,下降9.4%。這主要是國內調整能源結構,用煤量減少所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對近期出口增長有利。但是持續深度下跌可能導致國際市場動蕩,引發一些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穩定復蘇十分不利。
除了外部需求偏弱以外,2014年進出口增速不如預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對2013年內地與香港貿易虛高、投機資金流入造成的基數偏大影響估計不足。
剔除這些因素的影響,2014年中國外貿實際增速應當在5%以上,出口增速則應當更高一些。在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刻調整中,市場需求回升緩慢,WTO預計全球貿易量僅增長3.1%的背景下,中國進出口有如此表現,證明外貿總體競爭力并沒有下降。所以,對增速不如預期不必過分憂慮。
2014年外貿轉型升級成效初步顯現五大特點
服務貿易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
世界經濟的低速增長,以及國內傳統競爭優勢弱化,給了國內出口產業越來越大的壓力,同時這也成為技術進步和產業調整轉移的動力。2014年前11個月外貿轉型升級的成效繼續顯現。
第一,出口高附加值商品增多。大路貨賣不動了,但是設計新、功能全、性能價格比好的產品、品牌產品和名優產品仍然保持較快增長。2014年1至11月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商品如紡織品、服裝和鞋由于上了檔次仍然分別實現5.3%、6.0%和12.6的較快增長。鞋的出口單價比上年提高6.2%,電動機及發電機、汽車和汽車零配件等出口也都增長較快。
第二,一般貿易增幅高于加工貿易。在加工貿易越來越不好做之后,不少原來的加工貿易企業開始轉向一般貿易。2014年1至11月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6%,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10.6%。一般貿易總值占進出口總值比重為53.9%,比2013年提高1.1個百分點。而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3.3%,加工貿易占進出口總值比重與2013年基本持平。
第三,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增大。2014年1至11月,與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2%、國有企業下降0.9%形成對比的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了6.2%,增速高于其他類型企業。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為34.5%,比2013年又上升了1.2個百分點。
第四,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速快于東部。2014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17.3%,遠高于全國增速,對全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68.4%,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14.7%,較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而東部地區外貿正處于結構轉型陣痛階段,進出口增長速度普遍不高。
第五,對幾大主要市場進出口穩定增長。2014年1至11月中國對歐美地區貿易趨穩。中歐雙邊貿易總值5574.6億美元,增長10.1%。中美雙邊貿易總值5020.0億美元,增長6.4%。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4327.2億美元,增長8.4%。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850.0億美元,增長0.4%。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總值為3332.5億美元,下降了7.7%。
雖然2014年已經是中國貨物貿易增速連續第三年徘徊在個位數上,但服務貿易仍保持兩位數增長。2014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服務進出口總值為430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其中,服務出口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6.8%;服務進口2733億美元,同比增長12.2%。服務貿易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服務貿易的逆差較大,前三季度為1161億美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