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全球原料藥本土化競賽一觸即發
日前,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883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到,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原料藥生產基地認定標準和工作程序,支持地域空間獨立、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區域建設原料藥集中生產基地。
伴隨著近年來全球化趨勢的退潮,貿易保護、產業本土化等事件層出不窮,美國為柯達發放貸款轉型原料藥生產、印度擬投入1000億盧比建設原料藥產業園等事件,均彰顯了海外制劑生產和出口大國對于原料藥本土化的決心。
日前,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883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到,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原料藥生產基地認定標準和工作程序,支持地域空間獨立、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區域建設原料藥集中生產基地。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料藥生產國和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盡管現階段在產品價格和產業基礎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但市場競爭以外的因素仍將對中國原料藥產業產生長期影響。
“現階段中國在基礎化工領域相比全球其他競爭者具備較大優勢,很多原料藥即使美國、印度能夠完成自產,生產該類原料藥的大宗原料藥或基礎化工材料可能仍需要從中國進口,而印度等國家想要完成原料藥的完全自產還需繼續向上游發展化工行業。而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并追趕中國,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仍有很長的路要走。”9月22日,北京一醫療產業基金投資經理王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在王俊看來,基于中國原料藥產業的現存優勢,面對外部沖擊中國原料藥企業仍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轉型,將目光聚焦于技術門檻更高、盈利水平更好的產品,深度綁定國內外優秀的制劑企業,或將是中國原料藥企業的最優選擇。
全球化退潮
2019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達到近1700億美元,預計未來仍將保持7%的復合年增長率,原料藥市場是全球領先的經濟主體不可忽視的巨大市場。
而在30年前,歐美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地區,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隨著歐美本土人力、環保、基礎工業配套等方面的問題,歐美的原料藥市場份額逐漸降低,逐步將技術門檻、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留在本土發展,將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向綜合低成本的第三世界國家采購,包括中國、印度等。
根據國家發改委2019年統計,我國能生產的原料藥達1500多種,總產量達百萬噸,其中出口占比超過60%,是全球第二大原料藥生產國和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僅在產量上次于美國,占全球原料藥出口總量的30%。
但相比于產能和出口量的提升,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目前仍以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和大宗產品為主,比如抗生素、甾體原料藥等產品,中國占全球產量約50%,而像抗病毒類原料藥,比如達蘆那韋等則由印度廠商主導市場。
印度雖然每年也貢獻了全球原料藥10%左右的出口規模,但是相比目前印度全球第一大仿制藥出口國的地位,其原料藥的發展規模遠遠不如制劑,并且印度企業生產仿制藥所需的70%原料藥均依賴于中國的進口,所以目前印度本土原料藥供應能力遠遠未能滿足國內制劑生產的需求。
“在制劑的野蠻生長結束后,印度的醫藥企業必然會尋求新的發展方向。與國內企業尋求制劑-原料藥一體化的邏輯相同,印度仿制藥企業選擇本土的原料藥供應商或者自主生產所需的原料藥是行業發展必然趨勢。”對于當前原料藥的發展趨勢,王俊分析稱。
事實上,印度也已經開始其原料藥本土化的步伐。早在2017年,印度總理莫迪就推出了用于推動本土就業,降低大宗原料藥和基本藥物成本的政策。
浙江某原料藥上市公司研究所所長李翔表示:“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在人力成本、環保要求等方面相比中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成本優勢。而在原料藥領域,印度更是有不輸于中國的技術實力和下游需求。印度著力發展原料藥產業,未來必將是中國的重要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也催化了全球原料藥本土化的發展趨勢。受疫情影響上游原料藥供應短缺,制劑生產大國美國、印度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種情況下,發展本土化的原料藥供應商以提高藥品供應的穩定性,并為本國國民提供工作機會,成為了破局的關鍵一環。印度政府已計劃投入1000億盧比建立原料藥產業園,并向園內相關企業提供資金補貼和稅收優惠,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充足的國內產能。而美國政府擬向柯達制藥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支持其發展原料藥業務,預計柯達制藥的生產設備全部投產后,將有能力生產美國約四分之一非專利藥品中的原料。
內憂外患
2016年,在嚴查環保合規的浪潮中,中國原料藥企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由于環保不達標被迫停產導致的產量下降。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原料藥總產量282噸,相比2017年下降了近20%。
雖然環保合規淘汰了國內部分高污染、低能效的落后產能,短期內改善了優質企業的利潤水平,但同時也提高了合規企業的環保成本。在2019年江蘇響水爆炸事件后,中國對于化工企業的管控越來越嚴格。
“目前已獲批的產品和廠房可以繼續在原址進行生產,但新的產品和生產線不允許在現有廠址進行申報、建設。企業想擴張產能,必須搬遷至政府制定的工業園區。”湖北某原料藥生產企業董事向記者介紹稱,搬遷或新建廠房對于企業的影響非常大,除了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外,從廠房的規劃、建設,到設備的安裝、調試,最后將新廠房的工藝流程調整到最佳狀態,最少需要3年時間。而如果能夠在現有廠房直接拓展的話,最多1年就可以投產銷售。
一面是國內原料藥的發展受到限制,另一面則是海外大力鼓勵原料藥本土化發展,中國原料藥企業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
“盡管海外正在逐步發展原料藥產業,但當前我們并不擔心海外同類產品的競爭。因為中國原料藥領先企業在規模、成本、品質方面均有相應的優勢。”李翔如此表示。
在李翔看來,美國、印度等國家若要推動原料藥本土化發展,大概率會選擇從需求量更大的大宗原料藥入手,這樣更容易實現規模效應,并解決其藥品生產的基礎供應。而長期來看,面臨海外原料藥企業競爭,本土原料藥企首先要更好地綁定下游藥企,形成穩定的供應鏈條;同時開發新產品,將目標聚焦于競爭環境較好的特色原料藥品種。
相比于大宗原料藥全球以萬噸為單位的需求,特色原料藥的全球市場需求量一般約為數百噸到數千噸,并且種類繁多。而相比大宗原料藥不足10%的凈利率,A股以特色原料藥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凈利率水平多在10%-30%,盈利水平顯著高于大宗原料藥企業。
盡管在中短期內國內原料藥企業不用過分憂慮外部競爭帶來的行業問題,但從長期來看全球競爭加劇是必然趨勢,傳統原料藥企業必須不斷研發新的特色原料藥品種以提高自己在全球化競爭中產品的競爭力,進而使得中國原料藥行業保持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