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張槎紗線市場如何能持續發展?
佛山張槎針織業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90年代由于地理位置相互毗鄰廣州中大布市場,而針織工業得到迅猛發展和壯大,本世紀初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002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針織名鎮”的稱號。
張槎針織一直著力打造三個標志性專業市場,即棉紗、面料布匹和機械配件,都是從針織生產的要素中挖掘新的市場。
經過30年的發展,張槎針織業從單一加工到擁有紗線市場、配飾市場、機械設備和印染及成衣等配套產業,逐步成長為產業鏈配套齊全的中國知名針織服裝產業集群。
目前,張槎轄區針(紡)織行業共有企業經營戶二千多戶,登記的針織棉紗原材料銷售商有三百多家,日均棉紗交易量5000多噸以上。登記在冊的針織布企業有千多家,年產針織布約200萬噸以上,年產值約400億元。在服裝、家紡企業中,登記的服裝生產企業有二百多家。
張槎棉紗的交易量占全國的“三分天下”,張槎還是全國最大的絲光棉T恤生產基地。
佛山張槎紗線市場的優勢:
張槎紗線市場建基于針織面料為主,服裝為次,主力提供紗線原材料給張槎乃至廣東省內的下游企業,因此,全國的棉紡企業大部份都在張槎設置銷售點及辦事處,形成全國主要紗線市場之一。
隨著早年紡織業的蓬勃發展,張槎紗線市場得到迅速發展,及後因廣東省出口壯大,隨著國家對紡織業的各項政策,加上地理位置優越,近年吸引大批海外棉紡企業,通過各種渠道進駐張槎紗線市場,例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令張槎紗線市場更具國際化,比國內其他的紗線市場更有潛力。
因各種有利條件,張槎紗線市場更成為全國紗線原料的進出口基地。
佛山張槎紗線市場的劣勢及應對:
實體平臺與物流鏈:
張槎盡管棉紗年交易額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對國內棉紗交易價格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但張槎區內僅有的十幾個針織園區卻顯得零敲碎打,大部分的交易環節都不在張槎進行。
盡管全國各地絕大部分的棉紡企業都在張槎設置了銷售網點,但目前張槎由于缺乏類似廣州中大布匹交易市場這樣的強大平臺,企業無法分享終端利潤,僅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用,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
對于一個交易市場而言,物流條件堪稱是發展命脈,倉庫運輸系統要完善。從區位上看,張槎和常熟服裝城所在地很相似,原來都屬于郊區,隨著城鎮化的推移,原來中心城區受體量限制,開始往外延伸,于是,兩地都承擔起城市“副中心”的功能,這意味著承擔的交通壓力也越來越大。
張槎打造新交易平臺是必然要走的路,例如作為長三角服裝名城的常熟市,從地攤集中地再到千億交易市場,它的做法或許可以給張槎帶來啟示。
完善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
張槎紗線交易,應全方位與國內及國際接軌,開拓強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提供行內的一切訊息,協助區內企業各種服務要求,亦可借以打出張槎針織的集體服裝區域品牌,可通過各種渠道與各地相關平臺連結。
技術力量的投入:
張槎紗線市場可謂百花齊放,全國大小棉紡企業的產品至全球各式各樣的紡織材料都集中銷售,當中充斥著品質低劣的產品,早期,張槎針織品給人的印象是平價低檔的產品,因此,最平的原料在張槎一定找到,經過多年的發展,大家意識到要升級轉型,品質是必需要,標準是要執行。
作為最重的紗線市場的張槎,較有規模及代表性的紡織原料測試機構未見成立,小型的紡織品測試中心,只能提供一些面料及服裝的測試,而紗線只能提供成份,捻度等簡單試驗,而每日行內發生各種因紗線品質問題而產生的爭執,無法提供實質分析,更無權威機構提供仲裁,這方便有關單位必需深思考慮。
融資財務協助:
各地大量紗線原材料匯集張槎,倉庫運輸系統固然重要,但在現今紡織快時尚時代,如要配合生產,必需庫存大量原材料,但這樣會增加工廠及客戶之財務壓力,因此張槎政府可連同財務機構,度身訂造配合企業的融資產品,如為企業以倉庫內之紗線原材料作短期抵壓貸款,有助工廠及客戶雙方之財務壓力等。
隨著佛山市配合環保政策,市內之印染廠亦全部搬走到其他地方,傳統紡織生產鏈斷裂,倚靠地區下游企業消費原材料之數量可能減少,擴大國內外貿易至為重要。
曾爺認為必需抓緊如平臺,物流,技術,融資各方面上加強,傳統的紗線市場,必需在[集]與[散]基本上做好,才能發揮其他地區沒有之優勢,加入新的元素可令產業持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