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電商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記者日前獲悉,探路者2014年線上銷售收入約4.4億元,同比增58%,占總收入比重約26%,未達30%的目標。分析人士指出,2015年公司線上收入望繼續保持50%左右增速,占比進一步提高。
熟悉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戶外行業當前增速放緩,市場對公司短期業績預期降低,料2015年公司業績增幅15%左右。公司2014年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8.68%、18.39%,低于預期,線下增速放緩至10%。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積極布局體育產業的戰略獲市場追捧。上述人士稱,公司有意代理國外滑雪項目品牌,并準備成立體育產業基金,后續或整合體育營銷和服務資源,豐富體育產業鏈。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政策對體育產業的傾斜,許多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尋找相關并購標的,優質資源爭奪較激烈。業界普遍看好貴人鳥、潯興股份、際華集團等對體育產業的布局思路。
相關鏈接:
奢侈品垂直電商落魄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獲得國際大牌的授權,被迫通過經銷商、代理商等來拿貨,這造成貨源品質不能保證,商品良莠不齊,無法取得用戶信任。原因之二是電商價格戰的劣根性,他們拿價格做文章,拉低了奢侈品的價格,雖然吸引了用戶,但是吸引的是對價格敏感的用戶,而不是真正認品牌的人,這讓品牌商覺得垂直電商拉低了其品牌,損壞了高大上的形象。
這是奢侈品牌不待見垂直電商的重要原因,轉而采取自建官方商城,或者在天貓這樣第三方平臺開設品牌旗艦店。從目前來看,HUGO BOSS的電商摸索也代表了相當多的國際一線大牌的心路旅程,在平臺模式探索遇冷之后,開始探索京東模式。
不過,京東模式也不一定十全十美,同樣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奢侈品的國內行貨和國外水貨的價差存在,同一件商品海外代購的價格比國內的價格低不少,京東如何能實現更好的銷量?奢侈品電商是否能真正帶來銷量、促進業績,而不只是品牌露出?
與京東模式類似的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在奢侈品電商上的探索也值得借鑒。亞馬遜一直在積極拓展奢侈品電商,擁有Shopbop、MyHabit、East Dane等時尚平臺,且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2013年于紐約布魯克林地區建立了首個4萬平方英尺的攝影棚,還在近期宣布今年在倫敦建立4.6萬平方英尺的攝影棚,加速進軍奢侈品電商。
不過,亞馬遜與奢侈品牌之間主要的矛盾在于對促銷節奏的把握上。奢侈品牌對于價格非常敏感,高價格也是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認為隨意降價打折促銷有損自己的品牌聲譽。此外,同樣擁有第三方平臺的亞馬遜,也面臨第三方平臺上銷售未經授權的奢侈品牌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