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申:產業用的常態仍是高速發展
現在,社會越來越關注環境,關注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產品質量安全。正因此,涉及環境問題的空氣治理、污水治理、垃圾焚燒等項目,還有醫療、國防、軍工領域的發展,都帶動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未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經濟發展帶動都具有很強的作用,鐵路、機場、江河湖海的治理,將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新常態下快速發展。
2015年,我們行業提出了3項主要任務,一是開發新技術,新技術跟我們新常態的創新驅動是密切相關的。二是發現新市場或者發現新需求,這也是開發新技術的主要目的。這幾年我們不僅僅消化、吸收、集成了國外的很多紡織品技術,自身也開發了很多的技術。
三是培育新增長。如國外碳纖維汽車這些的替代品正在層出不窮地產生,這極大地帶動了我國創造新需求、發展新產品。我們不僅僅要在數量上擴張,在創新能力是也要不斷提高,這將促進整個紡織工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
相關鏈接:
在“十三五”甚至更長的時間,如何考慮化纖發展的問題,在比較艱難的新常態下,我們必須進行深思。今年,在幾次會議上,我們通過結合聯合國的數字、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以及日本化纖協會的信息,對全球纖維加工總量作了一個預測,2050年全球纖維加工總量要超過2.5億噸,現在是9000萬噸。這與過去的20年相比,增長的速度沒有變化,仍然是每年3%。
我國增長的速度之所以這么快,主要原因是我們具有低成本優勢,此外技術進步也帶來了后發優勢,但是我們是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的成本優勢不再,環境和資源也不再能承載。在此情況下,如何發展化纖行業?近期,東麗和優衣庫成功合作的模式就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們一定要把產品做出差異化、精益化和高品質,并且做出來就要讓客戶馬上知道。
一開始做這件事情非常困難,因為創新意味著對過去理念的顛覆,創新意味著要否定從前。但是纖維流行趨勢不像服裝和家紡那么成熟,我們沒有什么可以借鑒、參考的,因此我們做起來很難。為此,我們爭取到工信部的支持,和他們一起游說企業,并獲得了企業的支持。他們雖然不知道我們怎么做,但知道這件事情的道理和意義。
這兩年,我們借鑒其他行業產品的推廣經驗,在學習中不斷摸索。今年3月,我們已經得到四五家企業的支持,解決了經費問題和持續運作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們做過比較和分析,去年的效果最明顯,行業平均的銷售利潤率是3.85%,而我們推薦的產品銷售利潤率達到了18.75%,應該說推薦對企業的幫助非常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