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時代:業績也重新回到增長軌道
看上去,李寧正步入正軌。近日,李寧公布2014年財報,營業收入增加16%至67.3億元人民幣,下半年為23%。毛利率與去年相當為45%,毛利潤增長16%為30億元人民幣。不過,李寧集團在前期的基礎投入仍對盈利造成一定壓力,2014年李寧虧損7.8億元人民幣。
在庫存方面,李寧12個月以上的庫存占比由2012年約40%的水平下降至2014年約25%的水平,新品(當季及上季品)占比達55%以上。渠道存貨金額(吊牌價)按年繼續下降,較2011年的峰值降低了33%。
“我的職責就是讓李寧重新回到盈利,并且持續的盈利。”李寧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發布財報的同時,李寧公司同時公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執行主席李寧同時兼任代理行政總裁。這意味著李寧正式回到李寧時代。盡管李寧回應稱將繼續尋找行政總裁,不過,無論李寧內部還是外部,都看好李寧的回歸,截至上午12點30分,股價上漲了11.878%。
李寧本人上一次從幕后到臺前是2012年。在那一年,安踏、特步、匹克及361度幾大國內上市品牌業績都有不同程度下滑,而李寧集團首次虧損,也是當年,李寧開始變革。這場由李寧率先展開的零售轉型因為牽涉到經銷商,零售店等各個鏈條, 壓力重重。無論是內外員工還是外部投資者,都認為李寧本人才能完全調動全員的積極性。2014年11月,代理行政總裁金珍君辭任。李寧暫時代執行職務。
李寧先生執行職務之后,已經發生了不少事情。
去年年底,李寧公司以公開發售普通股和可換股證券的方式,籌集最多約13.5億人民幣的資金,用于公司下一階段發展的運營資金,并優化公司資本結構。
1月28日,李寧公司宣布建立起核心品類事業部,在每個核心品類事業部,組成一個包括市場分析、商品規劃、產品規劃、產品設計、上市規劃、銷售渠道策略、消費者溝通方案等七大體系為一體的團隊。
“到今天為止,直接向我報告的有50多位,這可以簡化流程,比如要發展小米的合作,直接拍板就可以上。”李寧先生說,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確有很大調整空間,組織架構調整,也是成本降低, 預期能夠全年減少1.3億。
3月16日,李寧宣布與小米合作,生產平價的智能跑步鞋,一方面,李寧成為最早一撥用新科技來迎合新一代消費者的國內品牌。另一方面,李寧在定價策略上更加務實,預計第三季度上市的產品其價格將是同類中最低。
不過,擔子同樣不輕。2014年體育用品公司年報陸續發布,安踏、特步、361°的營收分別為89.05億、47.7億以及39.06億元,增長分別為22%、10%以及9%。雖然增長速度來看,李寧元氣逐漸恢復,但是從利潤角度來看,仍然是虧損的一個。
李寧先生表示,“如果不做調整,李寧不會虧損,過去兩三年,放棄舊模式,損失了利潤。”但是,作為一家輕資產的品牌公司,“李寧希望更大的平臺,希望持續的盈利,因此決定變革,未來的成功,關鍵要看產品、零售運營、渠道等方面成功。”
而現在,“調整已經完成”。扣除壞賬撥備虧損3億,虧損已經減少,李寧表示預期“今年能夠實現盈利”。
根據公司財報,李寧已經確定集中核心體育運動資源,投入籃球、跑步、羽毛球、訓練及運動生活在內的五大核心運動品類。
產品方面,籃球、跑步、訓練和運動生活的零售收入占比按年增加10個百分點,占集團總收入的77%。
零售運營能力中的商品規劃、尾貨渠道方面,李寧表示,經過三年的渠道優化,庫存結構已達至較為健康的水平。就吊牌價而言,訂貨會訂單(不包含子公司)于直至2015年第三季度連續五個季度取得同比增長。
李寧說,渠道方面,集團將繼續強化與渠道伙伴的合作,拓展有潛力的市場空間,并戰略性地進入低滲透率的中國南部地區。零售運營能力方面,集團會更精準地掌握產品的完全銷售模式,從產品開發、商品規劃、產品銷售組合、到店面零售和尾貨清理至資金回籠整個鏈條里促成良性循環。
同時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新的消費潮流,2015年4月,李寧與漫威合作的鞋類產品將正式上市,并會以數字營銷及媒體戰略推動線上線下的市場營銷。
李寧計劃推出微店長計劃,讓年輕創業者可以在移動終端幫助李寧賣鞋。“春節搶紅包足以證明移動終端的趨勢。”李寧先生稱。而李寧的目標是互聯網渠道收入占比達到25%。
未來的可能甚至包括回歸A股。“十年前沒有這個機會,現在一切皆有可能。”李寧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