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紡織行業機會在哪里?
今天,行業產能已充分釋放,我國纖維加工能力超出全球50%,貿易量超過1/3,成為全球第一大紡織品的輸出國。目前,海外投資已經由服裝向產業鏈上游紗線、染整等領域蔓延;一開始是小企業,現在不少大企業也開始海外布局;國內人工、環保、土地等成本仍會不斷上漲,紡企向國外轉移生產基地的趨勢不會改變。
目前,海外投資已經由服裝向產業鏈上游紗線、染整等領域蔓延;一開始是小企業,現在不少大企業也開始海外布局;國內人工、環保、土地等成本仍會不斷上漲,紡企向國外轉移生產基地的趨勢不會改變。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云峰認為,下一步“走出去”主要有兩條思路,一條是走原料、上游資源性的線路,另外則是品牌的延伸。今年下半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將嘗試與意大利相關協會溝通,進一步探討各方面合作的可能性。
3月18日,在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即輔料(春夏)博覽會期間,由中紡聯市場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上海國際商會、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境外投資系列講座”免費向企業開放。
并購是個熱門話題。2014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激增,環比增長超過1/3,創歷史新高。盡管缺乏巨型交易的發生,2014年海外并購交易金額仍達到569億美元,僅次于2012年669億美元的歷史峰值。
2014年,UTG投資基金、上海紡織、寧波先鋒新材料、上海嘉麟杰、山東如意、深圳瑪絲菲爾的行業內并購,使得紡織業界全球并購也開始風生水起。
普華永道上海企業并購服務部合伙人鮑海峰認為,對于紡織服裝企業而言,當前好的并購機會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歐美一些好的品牌原先都沒有出現在中國市場。中國有14億人口,東盟有2.6億人口,如此大體量的消費者,隨著人均GDP的提升,消費層次的提高,必定會形成一個好的市場和消費需求。歐美品牌都在尋求一些到亞洲新興市場的機會,這對中國企業來說,可以去謀求一些股權或者經營權等方面合作的機會。而另一方面,中國面料正在逐步走向高端,我們也能向東南亞、東盟國家的升級換代提供幫助,并逐步實現低端產能的梯度轉移。
如何把控海外投資風險?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明律師建議從四個方面著手:
{page_break}一是全面評估政治和政策風險,利用政治風險機構,對投資目的國的政治、法律、社會環境進行系統評估。近年來,我國也在嘗試建立國家風險體系,針對中國企業最關注的60個國家,中國出口信譽保險公司發布了國家風險報告。同時,企業也應與國家駐外機構加強溝通。
二是充分利用境外投資保險。世界銀行集團下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提供投資擔保。美國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日本的通商產業省貿易局,德國額信托檢查公司和黑娒斯信用保險公司等也提供相關保險服務。
三是投資分散化與融資多元化。選擇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分別投資,向國際銀行或多個國家的銀行進行融資。
四是在投資方式上,選擇合資或者合作經營的形式,提高當地雇員在公司的比例。采購東道國的產品。走本土化經營的道路,積極履行社會企業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